October 02, 2007

Piece of Summer, Peace of Dream

或许由我来评论 “A Piece of Summer” 这场演唱会来说会有欠客观,毕竟我是陈绮贞的粉丝。

看完演唱会后,基本上和我随行的朋友都非常感动。他们之中有的是陈绮贞的死忠歌迷,有的是只听过几首“经典”的普通听众。但是当晚,我相信现场不管是既有的粉丝或是陈绮贞音乐的过客,大部分的人都沦陷在她的音乐世界里了,不然新加坡的演唱会史上,不会出现一晚5次安可的纪录,而且歌迷们还迟迟不散。

以陈绮贞在新加坡的知名度来说,相信连她自己都觉得很意外,有那么多的听众,那么热情地在舞台下,跟着她一起摇摆、一起高歌……

认识她、了解她、喜欢她的歌迷,或许比起天王偶像的支持者来说,在数量上远远不及。但是歌迷们喜欢她的浓度与深度(或许可以说是死忠程度),是过之而无不及的。

君不见138元最贵席之中,坐在前几排带着头盔的死忠粉丝吗?其中还有挥着台湾旗子随着《旅行的意义》护送着陈绮贞来到新加坡的台湾歌迷,甚至在安可时落力带领着大家有节奏地呼唤着偶像的再度登场,而已经步行到出口处的歌迷,听见歌手再度出场,又纷纷奔回台前,继续享受音乐的美好。

演唱会的意义在于,你会听到歌手们在专辑以外的另一种诠释、另一种演绎、和另一种面貌,尽管时好时坏。所以那些会去比较陈绮贞专辑里与现场表现歌声的人,我只能说:你们都是演唱会的初学者。

我个人不喜欢那些在演唱会上重现专辑版本里一模一样的演出的歌手,倒不如回家听专辑不是更省钱?所以我会去的演唱会寥寥无几,中文乐坛中我也只去过五月天的演唱会。而我心目中必看演唱会的歌手或乐团又绝对不可能来到新加坡。

有人或许会比较陈绮贞当晚前后两场的演绎风格:前半场是属于小品式的Unplugged,编曲的原创味较浓,显得轻松惬意,也比较符合她个人的风格与声线;后半场属于重口味的摇滚,许多观众都觉得乐器的演奏盖过了她清新可人的歌声,或许现场临时组装的音响效果也未尽理想,但我喜欢她的勇于挑战,气氛让全场观众High 翻天,只可惜连累了后面58元的听众们。

老实说,这场演唱会的确实让人难忘的,观众们的不满多是冲着演唱会的场地与舞台的设计而来。在Expo平面的地板上放置椅子,本来就对后半部的观众比较不公平。许多人都建议为何不在其他更适切的场地举行演唱会。但我只想说一句自私的话:若你真是她的歌迷,就不惜花重金买一张前面的票吧?因为我个人是看得挺开心的。

最后分享一段至理名言,和这场演唱会没有确切关系,但是却说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态度,来自蔡康永的〈有一天啊,宝宝……〉:

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电视很有戒心,是因为电视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个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


我每次在现场感动得要命的事,后来再透过电视看到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出来是同一件事情。电视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亲爱的宝宝,将来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他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有些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只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流过去。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

3 comments:

LeMontEA said...

好高興看到你的感想。^@^

我会写一篇。

Anonymous said...

我的朋友老刘说亲身体验了陈绮贞演唱会后,他的情绪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虽然已经过了一个星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神往已久”吗?

Anonymous said...

蓝色的字让我好感动。

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