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31, 2006

第一次親密接觸:臺灣紀行實錄(4)完

*這真的是最後了,各位~~

一早起來,享受福華的早餐。或許是臺北寸地如金,臺北福華飯店規格較小,除了房間小、浴室小之外,連早餐間都將西式和中式早餐區分開來,分別在1樓和2樓。結果只有一張早餐券的我們,只能選擇到其中一処享用早餐,不能像前幾天一樣,吃盡所有美味。

接著我們得在9:30分前趕到忠烈祠,去看憲兵站崗的交接儀式。導遊交待說,無論在操步時還是站崗時,爲了以示尊敬和維持他們的尊嚴,不能碰觸憲兵。結果我們抵達的時候,早有許多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的遊客正等著看好戲。

基本上,這就和倫敦皇宮前的禁衛軍站崗又或是韓國王宮守門吏換班式相差無幾。只是據説臺灣憲兵的交接儀式耗時較長,需要15到20分鐘,同時還有耍花式槍的表演。導遊告訴我們說,除了忠烈祠外,中正紀念堂是另一處設有憲兵站崗及交接儀式的地方。此外,站崗憲兵是從海陸空現役阿兵哥中,以嚴苛的條件選拔出來的。身高不能太高或太矮,平均在180公分左右;體格不能太胖或太瘦,以維持整體的統一性;相貌不能太丑或太搶眼,基本上都是帥哥。結果不知道是因爲長期站崗的緣故,還是憑著“統一性”外貌來選拔,站崗的憲兵幾乎都長成一個樣。据導遊先生說,以前被選上站崗憲兵的人,還非常光榮自豪。現在,哼哼,我看年輕人都避之不及,要長期站在一個定點上完全不動,這份耐心和毅力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且脫下軍帽的憲兵,由於長期日曬的關係,臉頰兩旁到下巴都有一條白色的曬痕。

在憲兵操步時,不時聽到許多日本前來旅遊的年輕人口中嘟噥著:すごい、すてき,八度空間嘲弄道:

“他們恐怕還不知道忠烈祠裏祭的是日戰期間抗日犧牲的前人吧?”

接著我們轉到故宮博物院,佔地非常廣大的故宮正進行裝修工程,因此我們只能看見局部的展覽品。故宮還貼心地推出了囘券入門票,讓前來參觀的遊客能再來參觀,彌補前一次裝修工程中無緣見到的展覽物。但是,我本身並不是非常迷戀博物館的人,對於物件本身並沒有多大的認識和興趣,反倒是對器物背後承載的文化和古人生活有濃厚的興趣。然而,故宮博物院並沒能滿足這樣的我,只是片面地將器物所產時代、名稱列出來,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件器物背後的故事,如何創造出來、被誰使用過、被誰搶奪過、被誰遺失過……或許對於承載上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國入中國來説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畢竟它擁有的比誰都來得多來的長,子孫卻沒能清楚地把一點一滴全數記下,結果誰都忘了爺爺的故事,沒人清楚認識到他曾經有多麽輝煌……

我倒是對故宮裏的一些佛像很感興趣,尤其是魏晉期間和大唐西域交流極盛的時期,很多佛像都還保有濃濃的印度、西方的神秘味道,像宋以後的佛像慢慢中國化,全都看起來像慈祥和悅的聖母。至於字畫,我更是全無興趣。只是在當中有一幅詭異的畫,是明代某人所畫,畫中是一個白衣觀音和兩個光頭係有小辮子的小童,乍看之下很普通,不就是送子觀音嗎?可是,仔細想想,這構圖不是和西方的聖母瑪麗亞一模一樣嗎?用中國水墨畫筆觸描繪的人物模樣卻傾向西方,而且最可怕的,是“觀音”竟然還赤著腳,露出長且曲如獸爪的腳趾……看起來非常邪惡的構圖……

我相信這樣的畫作在明代並不少,隨著利瑪竇將天主教傳入中國,受其影響的中國士大夫不在少數,甚至因此而入教篤信天主的也大有人在。中國雖然是承載上千年歷史發展的文化古國,堪稱擁有優秀而長久的中華文化精粹,但實際上這些其實都是大熔爐現象而累積的成果。中國文化要不是長年累月將周邊民族的文化吸收、融合、再影響,恐怕早已消失在地球的歷史之中。因此這樣的畫作,不論是西化的觀音像,還是東方化的聖母像,只是證實了文化大熔爐這一真理。爲了將自身優良因子傳播出去以存活下來,植物的種子甚至會附著在路人的褲管上,到另一個生存空間落腳扎根。文化也是同樣道理,無論是西方聖母宣傳到中國來變身成帶洋味的觀音,還是讓西方人更加認識中國的觀音而畫的極似西方的聖母瑪麗亞,那只是讓更多人認識不同文化領域的存活手段而已。只有這樣,文化才能源源不斷活下去。雖然我比較相信,那幅畫應該是天主教徒將聖母帶進中國時,將之觀音化的表現。

臺灣之旅的最後一站,就是飽餐一頓。我在臺灣的最後一餐,就是到“鼎泰豐”的分裂孢子“點水樓”,去享用美味的小籠包。

爲什麽說“點水樓”是“鼎泰豐”的分裂孢子?又或者應該說,是“同卵雙生”?

原來“點水樓”的師傅,是由“鼎泰豐”内部鬧意見后自行分家出來,再投入“點水樓”的懷抱。小籠包本來就是上海人的美食,入住臺灣后,就有鼎泰豐將之高格調化並發揚光大,將外地美食納為臺灣本土的品牌,這就是臺灣人聰明的地方。

我是沒吃過臺灣鼎泰豐的小籠包,只是在新加坡吃過而已。高格調的小籠包,除了價錢同樣高格外,每一顆小籠包都是精心捏制,有時會讓人有機械化統一規格的感覺,但衛生方面絕對讓人吃得放心。點水樓的小籠包,以一餐免費招待而言,算是吃得挺開心,種類多、小菜更多。但是坦白說,假如我自己到臺灣,應該不會選擇點水樓或是鼎泰豐作爲用餐地點。我更期待、享受的,是臺灣道地的地方小吃。在享用的同時,仿佛將美食背後製作者的人文精神也一塊吃到肚子裏去,從食物中感受到“人”的存在與生命力。當然這並不是說點水樓或鼎泰丰的食物就不是人做的,只是我更期待民間的那一份鄉土古早味……那纔是臺灣獨一無二的精神財富。

吃完飯後,我和NTUC兩人相依爲命地踏上前往中正機場的旅程,在別人都延長行程留下來繼續寶島之行的時候,我們卻不得不收拾起遊玩的興致,準備回去面對第二天的職場,繼續一大堆累積的枯燥工作……

我還會再來的,嗚嗯~~~~(啜泣)

March 30, 2006

第一次親密接觸:臺灣紀行實錄(3)

第二天,如往常地,7點左右又起床了,同房的中國報小姐或許是昨天吸入太多硝煙,今早起來身體不適。在大億麗緻享受豐盛的早餐后,我們又繼續踏上臺灣觀光局為我們準備的景點。首先是回到靠近鹽水鎮的鹿耳門天后宮,參觀一番。天后宮,顧名思義,這裡祭祀的主神自然是媽祖,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神明及地方神(神格化的開拓先祖)。沒有了祭祀、神轎出遊、廟會等宗教活動的廟宇,出奇地顯得寂寞。整個廟前廣場,除了一些信徒香客之外,幾乎是空蕩蕩的渺無人跡。

接下來又轉到台南市中西區的赤嵌楼去,參觀鄭成功對抗並驅逐荷蘭人的歷史所在。原名“普羅民遮城”的赤嵌楼,原是荷蘭人爲了抵抗並防止臺灣人再次造反所建的據點之一。此城係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蠔殼灰,疊磚建造而成,現場還剩有當時保存下來的一小塊城牆。鄭成功在此將荷蘭人打敗,並接受荷蘭人的投降,就此將荷蘭人驅逐出境。所以赤嵌楼在臺灣發展的歷史上可説是意義深遠非凡的一個景點。對我來說,這類型的歷史古跡就跟馬六甲古城一樣,只具有歷史事跡上的意義,遺跡本身已不具有任何歷史保存的價值。但驚訝的是,還有不少年輕的臺灣人到這類型的觀光景點來參觀。

來到這裡的最大收穫,就是在景點旁的攤位上,看到一排排七彩有趣的布袋偶,除了有經典小説中的角色如孫悟空、豬八戒,還有一系列歌仔戲曲中常見的角色:闗公、包公、周倉、女旦、媽祖、和她的左右護法順風耳和千里眼……還有臺灣新式日本風的歌仔布偶等等。同行的光華日報及八度空間買了一對花臉武將,而我卻買了一對黑白無常布袋偶,臺灣也稱之爲“七爺八爺”(謝將軍和范將軍)。看樣子旁邊這兩位男士應該被我嚇倒了,怎麽這個女的會買下這一對一黑一白吐舌頭的妖怪?

臺灣就是這樣奇怪的地方,一高一矮的護法,明明長得一模一樣,在媽祖出遊時擔任護法時就是七爺八爺,在城隍爺出遊時又是另一種名稱的護法二人組。

緊接著,我們們又轉到台南的另一個歷史景點: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又名「二鯤身砲台」,所謂的二鯤身即是昔日羅列在台江西岸的沙洲島名,當時安平古堡位於一鯤身,億載金城位在二鯤身。不過後來因為港口淤積,所以沙洲也就慢慢的連在一起。

億載金城源於「牡丹社事件」所引起的日軍犯台事件,當時欽差大臣沈葆禎奏請朝廷架設仿西式的砲台獲得批准,延請法國人設計,於光緒二年(1876)完成,而此西式的砲台可是台灣的第一座。當時建構此砲台時,因地處沙洲所以材料取得和運送不易,據說所多城磚來自當時已成破牆殘瓦的安平古堡。

城門作拱形,由沈葆禎親筆書寫,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希望襯托出城堡的固若金湯之勢。然而,被列爲國家一級古跡的億載金城,早已經失去戰略價值。無論當初取名為億載金城,是多麽希望它能承受億載千秋,還是穩固若金湯之勢,在這裡只剩下承載歷史記憶的碉堡,和久久才乘車來參觀的人群。

就正好在億載金城入口的正對面,隔著一條公路,就是著名的主題餐廳“伍角船板”。曾經流行一時的主題餐廳,在經過市場的嚴苛考驗和人客喜新厭舊的心理下,能存活下來的屈指可數,更別説是發展昌盛的。但伍角船板卻是一間又一間的在臺灣林立了。現在已經有至少4間連鎖餐廳的伍角船板,據説已在3月份在臺北設立新的據點。

到底伍角船板具有何種魅力?能讓來者一來再來?

首先,伍角船板的宣傳文稿如是説:

「有一天我在海灘撿木頭,沙灘上擱淺著一塊船板,船板上停留著一枚伍角舊幣。如果—我能在一個地方,建一個有風格的屋子,那名字就是『伍角船板』」傳奇中的天生建築家-謝麗香,利用漂流木、枕木、石頭 ... 等素材,依恃其天馬行空的靈感與創意,循著夢想的軌跡,一一打造屬於謝麗香式的建築王國。素有「夢幻泥巴屋」的雅號,『伍角船板』台中店,渾然天成的藝術創作 ...

不管這段文字是真是假,究竟是不是謝女士親手將一磚一瓦堆砌成眼前的伍角船板,我都要佩服創建伍角船板的人。整個餐廳洋溢出“自然”、“天成”、“綠意”,用天然之物構建的天然之物,内部裝潢既高雅又充滿綠色植物,霎時以爲科技建築物與大自然本是共生共存、毫無矛盾衝突的相依者。讓人忍不住謀殺了更多菲林。

用朽木、貝殼、灰泥、廢棄物構建成的伍角船板,不管是建築本身還是餐桌椅子、廁所、櫃檯、餐具,都是用大自然的產物親手塑成的。整體予人粗糙中透出的優雅質感,刻意營造中透出的自然,進來享用的人客,除了一頓美食飽餐,不介意用錢換來一份感覺和格調,這就是成功的主題餐廳所營造商機。

說到餐館,畢竟還少不了美食。伍角船板的菜色都偏清淡典雅,令我詫目的是一道清炒菜肴,外形看起來像是蔥蒜類又或是巨型韭黃,但入口卻完全沒有刺激嗆鼻的香料味,纖維多絲反而帶有微微的清甜。觀光局負責接待新馬媒體團的羅小姐還要我們猜這究竟是什麽素材,結果就連見多識廣的老江湖新明日報都猜不出來。答案揭曉:居然是白甘蔗的芯!臺灣人真是太強了!真是什麽都能入菜!

另外一樣令我難忘的是它的甜點:奶味蔴糍!極富嚼勁的白色蔴糍中加入微微的奶香,外面還裹了一層細細的花生碎粒。原本非常道地的民間小吃被提升至精致美食的地位,我不否認這是臺灣受日本影響至深的表現,但如果這種影響帶來的是進步與自我提升,更是大力歡迎。而且這也是提升中華美食推至國際地位的最好辦法。

接著我們就趕到臺南國内機場,搭乘小飛機飛往臺北市。45分鐘后,我們移向另一個國際大都會。之後又是一連串的舟車勞累,趕往今晚入住的酒店臺北福華,匆匆Check In 后又馬上到臺北市的最新地標101大樓去參觀。結果又因爲臺灣觀光局的權勢,我們一眾媒體又可以不用買票不用排隊直接踏上世界上最快的電梯:37秒上到89樓的觀望台,俯視臺北市。

老實說,這完全與我當年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上到吉隆坡塔的感覺一樣,並沒有意思感動,可能理由都一樣:這並不是我生活的城市。假如能以鳥瞰方式看著我居住環境的話,或許我還會有一絲興奮得意。又或者注定我不是做大老闆的命,不然就會想方設法賺錢,蓋一棟俯視全新加坡的大樓,辦公室設在最高一層享受万人之上的虛榮感。我什麽都不是,只是一個樸素踏實的小老百姓。

接下來我們還在101内部的商場略略逛了一逛,老實說,和烏節路的義安城沒什麽兩樣,幾乎所有高檔品牌都在這裡設分店了,只差建築的形狀與規模不一樣而已。此外,所謂的Food Court也不一樣,這裡的看起來更大更高級更好吃的樣子。所以說,除了遊客以外,若不是有錢人或是有閒人,應該不會來這裡逛街吧?

離赤道偏遠的這裡很快就入夜,即使是5點鐘左右,天色幾乎就像新加坡3月份的7點左右。今天剛好是情人節,我們走出101大樓時,大樓外的電子訊號板已經出現紅色的心型。

回到酒店稍微休息一下,我们又出门去享用晚餐了。觀光局為我們安排了一頓特別的晚餐:吃到飽的蒙古燒烤及牛肉涮涮鍋!只需要付固定價錢,超過5种不同肉類、各式蔬菜、醬料任你拿。人客手中持著特定大小的碗,陸續在食材Bar台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肉片(牛羊雞豬鹿)、蔬菜類,再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入佐料(辣醬、麻油、鳳梨水、醬清、米酒……),然後很有秩序地等待掌火的師傅將您手中的選擇用扁平大鍋旺火燒烤個痛快,之後就是一連串的大快朵頤。除了燒烤外,每桌都還附有一個高嘴的炭爐火鍋,店家再將一盤盤的大白菜、香菇、特製豆腐、薄薄的羊肉片或牛肉片送上,每人挾了各自的佐料,就往鍋裏涮,再配上臺灣特有的沙茶醬,就是完美搭配。

店家除了肉類燒烤外,還很貼心地為人客準備了水果及甜品。結果我就在這裡吃到人生中第一碗“燒仙草”。每次看吳宗憲的“食字路口”,早對“燒仙草”慕名已久。店家準備的燒仙草,就是在一旁設一個不間斷開火的爐子,瓷鍋裏裝的是黑色液態的仙草,人客就在小碗中先裝上自己喜歡的佐料:粉圓、紅豆沙、綠豆沙、花生米、巧克力碎、番薯、芋頭、大紅豆……,然後再將燒燒的仙草澆在碗中。吃的時候要乘早將仙草和佐料攪均勻,不然仙草很快冷卻后就變得像QQ富有彈性的黑色蔴糍了。

飽餐一頓后,我們隨即趕往中正紀念堂,去赴另一場燈會之約:臺北燈節。
我們在會場設立的“民藝街”下車,穿過熱鬧非凡的小吃街和頭頂上一片紅咚咚的燈籠,再穿過紀念堂后一片寂靜的後院,眼前陷入一片燈海之中。與高雄及台南燈會不同的是,臺北燈節純粹以“造型花燈”取勝。除了主辦單位特製的國際燈區、鑽石燈區、主題燈區,還有全國師生參加花燈製作比賽的優勝作品,一個全民營造共同注入的燈節,在黑暗的夜裏大放光芒。此外,沿著中正紀念堂的中山南路、愛國東路、信義路、仁愛路全披上一層金光,以中正紀念堂為中心的臺北市仿佛以燈火打造般。情人節的夜裏,臺北市陷入迷蒙浪漫的燈海之中。

我們並沒有在燈節會場逗留太久,畢竟,還有一個好去處正等待著我們:士林夜市。

夜市的存在仿佛述説著臺灣人有多麽年輕氣旺,又或是在這樣的夜裏有多麽不堪寂寞,大家選擇在百貨商場或普通商店早已打烊的時刻,來到夜市和人潮踫撞,證明自己和這個城市一樣,還是活著的。

首先來到士林夜市的小吃區。我原以爲士林夜市和其他夜市一樣,雖然小吃和服裝等用品是區分開來的,但畢竟還是在小街與巷弄中。但是士林小吃普遍集中在一個類似巴刹的小販中心,其他的攤子則混在士林原有的商店街之中,彼此吸納彼此呼應,招徠更多人群。

同行的聯合晚報一直不斷告訴我她之前幾次到士林夜市狂買的經歷,但可惜身上所帶有限,而且抵達時間已是夜幕低垂,心中也有所牽挂,不敢亂買東西怕待會兒籌碼不夠遺憾終生,結果只在一家唱片行賣了一直很想要但是新馬找不到的《池袋西口公園》日劇VCD,而且還是正版的喲!那價錢就花去買兩本小説的錢了。

《池袋西口公園》前面已有專文介紹小説版内容,故不多作介紹。但或許是奇妙的輪回吧?我會拿起《池袋西》的小説來看並因此沉迷,是因爲聽説《池袋西》的日劇很好看,結果現在反到最後才買到最初想要的東西,不過沒關係,反正好東西全都陸續到手了。

結果我在以美食聞名的士林夜市什麽也沒吃到,只喝了一杯絡梨牛奶汁,還是八度空間高個兒先生的好介紹,等到我嘗了第一口,他才說:

“絡梨汁的脂肪熱量很高的喲!”

去他的!現在才說也沒用啦!結果我就獨自把滿滿一杯的高熱量洛梨汁給幹掉,那是一種很奇特的的味覺體驗,很飽滿很濃厚,無法與水果的清爽聯想起來,應該不是很多人會喜歡的第一次味覺經驗。

11點半左右,我們上了巴士專車,往酒店的方向駛去……。

慢著,別以爲我今天的行程結束了。接下來纔是重頭戲呢!我此行最大的目的:向誠品書店朝聖去!

早就打探好了,沒想到我們臺北入宿的福華飯店是如此靠近誠品24小時總店,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原本還很擔心排得滿滿的行程根本擠不出一點時間讓我好好逛書局,現在即使入夜后也不用擔心啦!(怎麽聼起來像某种產品的廣告?)即使犧牲睡眠時間也不怕,我們就叫司機先生在會酒店途中先把我們送到24小時誠品,我和幾個馬來西亞媒體朋友就興奮地(應該只有我一人興奮啦)殺上誠品。

進去之後,最難以想象的是,午夜時分裏的書店裏,還有那麽多人徘徊不去。雖然談不上KINOKUNIYA大減價市的人潮,但是也和周末上午時分的人潮相差無幾。不像新加坡大衆書局那樣沒良心,將書裝在塑膠袋裏包得好好的不讓人翻閲,誠品的書就整整齊齊地陳列在那兒,讓讀者自由隨意的翻閲。甚至好幾人就那樣席地坐下,在書店的各個角落尋找自己的閲讀空間,互不打擾地默默閲讀。縂覺得,臺灣人既幸福又寂寞,幸福的是有這樣的書店服務所有的夜貓子,寂寞的是只能用這樣的方式排解夜晚的孤寂。

除了自己想買的書外,還受托買其他書,找不到的時候,就到服務櫃檯找店員求救。可能是想降低深夜營業成本,除了收銀台的2、3名員工外,就只剩服務櫃檯的區區2名員工,結果等待救援的人龍開始成形。不過親切的服務員還是禮貌又友善地為每一個人服務,甚至耐心又細心地為每個客人提供貼體又完善的服務,幫你解決所有問題。他們讓我看到服務至上的真諦,還有什麽才叫真正的服務態度。(其實重點是,那個店員也長得不錯……)
經過1小時40分鐘的大採買,花去我2、3千台幣,除了爽快還是爽快,只是遺憾的是錢不夠用,還有書單上的目標沒能找齊。不過,人無法滿足是對的,這樣才會進步、才會努力、才有藉口再來臺灣。呵呵……

將近2時左右回到酒店,和其他同行的幾位“戰友”互相告別,因爲馬來西亞的朋友的搭乘幾個小時后的班機回國了。在一番梳洗和行裝整理后,我在3時15分左右才進入夢鄉……。明天,就是最後一天了。

March 24, 2006

第一次親密接觸:臺灣紀行實錄(2)

(看來這篇連載還長得很,希望能在日本行之前完成,不然就……)

第二天早晨7點30分的Morning Call,洗刷換衣整理行裝后,到飯店的早餐部享用早餐。如前所說,福華的早餐非常豐富!整個早餐從8點吃到9點左右,好久沒有花這麽長的時間慢慢享用早餐了,更何況是一頓如此豐富的早餐?粥品加上墨魚麵包、筑前煮、水果、果汁、鹽烤魚……和剛認識的旅伴一起吃東西聊天,腦子裏完全不須想起公司裏忙不完的瑣碎事,真是人生一大輕鬆快事!

不知道是不是和我們來高雄抱著同一個目的,早餐間不時看到一些身穿海盜服的老外。説不定是要參加Cosplay還是燈會表演,只是在這麽早的時間就全副武裝準備出動的,還真是令人猜不透這些人到底待會兒會去什麽地方。不過他們的體型,真得讓我想起兒童故事“彼得潘”裏魁梧的海盜,甚至就跟Harry Potter裏的Hagrid一樣“巨大”。

9點離開酒店,我們驅車到觀光景點,當一當“普通”的遊客。首先是“虎頭埤”。去之前,一直以爲是一個虎頭型的石碑,不明白爲何臺灣觀光局將一塊不知有多了不起的石碑列入我們的觀光景點之中。去到現場,站在“虎頭埤”前,才知道自己的誤解有多麽的大!“埤”,念pí,在這裡念“bēi”,指的是“低窪潮濕之地”。而按照導遊先生所說,内陸水域面積以湖、埤、池爲主,排名第二大的埤,也是人工湖之意。所以說,我所面對的“埤”,根本不是什麽石碑,而是一大片的人工湖!至於虎頭型,怎麽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而導遊說那只能在高空鳥瞰之下才看得出來,而那又不在我們的行程範圍之内了。所以說,埤跟我們這裡的廢礦湖沒什麽兩樣咯?只是他們真的挺聰明,將埤的周圍裝置成一個“天然”景觀公園,裏面鮮花出處,看到了好久不見的牽牛花、聖誕紅,和一地不知名的野花。園中還附設了一個小水果園,裏面什麽負責人也沒有,只看到火龍果(本地俗稱“龍珠果”)相似仙人掌的莖攀延滿架。還有,在園中幾棵枯枝上看到我人生中第一朵梅花,那真的是只能用“寒酸”和“可憐”來形容的零星小花,而我的相機,不知怎的,怎麽也無法將小梅花拍得漂亮、清楚。

在這個人造的“天然”公園,我想起了在塔斯馬尼亞的那個山中湖,是一個更自然、愜意的美麗園子。

我們朝著下一個景點出發,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抵達“七股鹽山”。隸屬于台鹽實業有限公司的七股鹽山,擁有兩座由七股鹽場的鹽堆砌而成的鹽山,一黑一百、一南一北。自1982年后,七股一帶的曬鹽業在人口老化、工業成本水漲船高的衝擊下日落西山,企業遂轉型開發機械曬鹽,採收期間鹽產量頓增,便將鹽積成堆,加上澳洲進口鹽,便成爲我們眼前的兩座鹽山。七股鹽山更躍升為臺灣的三大鹽場之一。

除了供應國内的食鹽及工業用鹽外,企業也大膽創新,製造了許多副產品。所以我們吃到了鹹味冰棒,買到了鹽制的洗面乳、沐浴乳、香皂等。他們甚至開拓了鹽山的紀念品區,出售“鹽彫”及七彩鹽砂瓶,讓遊客即興發揮藝術想象,將繽紛七彩的鹽砂裝進瓶子,將滿懷的記憶帶回家。現場發現一名深藏不漏的“北北”,正耐心地一勺接一勺,將不同色彩的鹽砂在瓶子内堆砌成美麗的圖案,便要求北北讓我拍下他的大作。所以說,與其花幾百元台幣親自動手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不然要求做得漂亮的人免費讓我拍下他的成果來欣賞,比較能確保一定滿意的所得。

臺灣人真的很親切,起碼我遇到的攤販都如此。到鹽山外面的小吃攤逛一逛,新奇古怪沒吃過的口味進入眼簾,什麽“油炸奶油”、“虱目魚香腸”、“烤花枝”等等。我來到其中一個小攤,想試一試從未品嘗過的美味,便向攤子的大姐要了一串只售台幣25元的虱目魚香腸,本來還想試一試她的飛魚卵香腸,但是想到接下來的午餐時間就決定作罷。只見大姐將一旁(應該已經過了油的)香腸放進溫油中慢炸。問了問,才知道這種香腸不能以高溫油炸,以免顔色過度焦黑。於是我捧著一支剛出鍋的香腸,還用大姐體貼附送的紙巾將香腸上的油吸了吸,大口的嚼著,呈橘黃色的虱目魚香腸完全沒有腥味,卻有魚類特有的香甜。結果到了車上,還吃到了其他人買的烤花枝和炸奶油。美食當前,對午餐的顧慮就完全被抛在腦后了。

在前往台南市中心享用午餐的途中,沿路上看到的是一片又一片的農田:芒果、甘蔗、玉米、稻田、鳳梨,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堂的果菜類。深深感覺到,阿扁的大本營台南,果然是個魚米之鄉。市中心郊外的地方,幾乎都是平房,最高的建築也沒過7層樓。是一個樸實又有鄉土味的地方,民風相當簡單純樸,是和臺北市絕然不同的氛圍和所在。難怪頭瘋卻裏裏外外帶有鄉土味的阿扁能在這裡獲得令人難以想象的支持率。

中午時分終于抵達台南車站附近的酒家,享用午餐的時間到了,但是聽到導遊說“吃完后在上車前可隨便逛逛”,我的心思就完全不在美食上了,只想著快點吃完后能到街上走走逛逛,對於觀光行程擠得滿滿而深怕沒有逛書店時間的我而言,導遊的那句話如臨聖旨的恩賜。不過整個酒家幾乎都是一團團的奇裝異服者,這從他們身穿的團隊T-Shirt和日本民族服裝上可猜得出來,應該是待會兒要到哪裏表演的表演團。

果不其然,午餐之後的收穫極大,隨意逛逛下,買到了幾個廉價但造型不錯的包包,還在一間老舊但藏書量卻不少的漫畫店買到了我此行最大的目標物。由一家三口經營的書店,除了漫畫、畫冊還有時下流行的動畫光碟和原聲帶,真的是客似云來。看了我豪爽的購物數量,老闆娘也豪爽地給了我在新加坡買不到的折扣价,甚至還喜滋滋地給了我一張會員證,希望我下次再來光顧。只是,下次會是何時?

接著我們就Check In 了今晚預定入住的5朵梅花酒店——大億麗緻酒店,整個酒店佔地面積極廣,採用銀色金屬和透明玻璃包裝,外形設計極富時代感而堂皇,客房内的面積、沐浴設備都非常理想,只可惜電視頻道的接收率不太好,畫面有些不清晰。

急忙間將行李卸下,又趕緊跳上巴士赴往另一場盛會:台南燈會。

雖然臺灣到處都有不同類型的元宵燈會慶祝活動,但台南燈會是今年臺灣燈會的主場重心。連續2年都在總統阿扁的老巢舉辦重頭燈會,不知道是一種逢迎還是私心,但是多虧得他我今年才有機會來到台南。

下午3時左右抵達台南燈會的會場上方,照耀著新加坡大約4、5點的陽光,可是風中送來的絲絲涼爽讓陽光變得溫暖。許多人潮開始由四面八方陸續湧向會場,遠遠就看得到會場四處散落的巨大造型花燈:有鹿耳門天后宮堆砌的磚瓦城牆和媽祖像、巨型仙人像、今年的主燈“槃瓠再开天”,還有一系列來自不同國家觀光局推出的觀光造型花燈。個人最喜歡是來自日本的花燈——類似史努比的狗狗穿著淺蔥色外掛,在櫻花樹下搗著年糕,斑斕的色彩及可愛的造型擄獲全場遊客的心,也是最多遊客合照、鎂光燈閃爍不斷的一個花燈。最令我笑掉大牙的,竟然是來自新加坡的2D“花燈”,老實說。那只能算是一塊宣傳板,板上居然只印有平面的“榴蓮殼”、魚尾獅、樟宜機場的導航塔、以及一塊“阿杜”的2D看板,比起其他國家甚至馬來西亞,被喻作亞洲四小龍並以觀光旅遊為號召力的新加坡可謂寒酸至極。

這個時候抵達會場可謂正好,剛好是海外受邀團體遊行踩街表演,不管是來自臺灣本土的團體,還是海外表演團體如日本,表演者臉上都帶著精神十足的神情和燦爛的笑容,將大家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所倖我們是受臺灣觀光局邀請而來的海外媒體,單凴身上挂著的“金牌”,就可以不用和一般民衆擠在道路兩旁,可以光明正大和表演者站在同一個空間,近距離地和他們接觸,對著他們狠狠地謀殺菲林。友善的表演者還親切地擺出笑臉和姿勢,讓我拍下最好的表情。

在遊街表演結束后,一眾表演者和參觀者湧入四角的會場舞臺,期待著接下來的連串表演。5點左右開始,一連串表演團體輪番上陣,包括剛才所有的踩街表演團,為會場的觀衆帶來精彩動感的表演。后知后覺的我們,跟在觀衆的尾巴死命地擠進會場,拼命地在會場守衛面前揮動著脖子上的特權“金牌”,在沙丁魚般的隙縫間拼命地擠進另一片天地。好死不死,居然讓我們擠到大舞臺正前方的媒體拍照聖地,肆無忌憚地坐在一群早先佔了位恨得牙癢癢的觀衆前。首先是臺灣原住民表演,所有臺灣的高山民族以男女一隊的方式,穿著各自的民族服裝,為現場觀衆載歌載舞。馬來西亞的表演團帶來“傳統”馬來舞蹈,可是表演團中怎麽看都沒有馬來人,幾乎都是華人。華崗藝校的學生們帶來華族舞蹈后,更配合今年度臺灣觀光局推出的主題曲: Taiwan Touch Your Heart 呈現朝氣動感的歌舞表演。最喜歡的是來自日本的幾個表演團,在傳統音樂的配合下跳出熱力四射的舞蹈,即使在冷風颯颯席捲會場下,身穿薄薄表演服的他們還是賣力地為觀衆呈現表演。甚至在所有日本團體表演完畢后,他們聯合起來為大家帶來一支群體表演,身著不同服裝來自不同團體的他們跳著整齊劃一的舞步,在暮色漸沉的冷冷會場,為大家的心裏帶來一股暖流。

接下來又是一連串的臺灣本土表演,包括朱宗慶敲擊樂團、十鼓,甚至還配合煙花(訊號煙火)呈現華樂表演。結果一直等到7點左右,原本傳説中的主賓阿扁不來了,還要手下的人幫他擦屁股,好不容易在綠營四大巨頭之一蘇貞昌主持亮燈儀式下,主燈亮起,結合了鐳射、煙花及音樂等視像效果,讓觀衆感受到臺灣燈會的熱鬧。

雖然我們寧願直接到鹽水鎮殺到鹽水蜂炮現場,也不希罕和什麽臺灣觀光局高層吃什麽飯,但是,錢是人家出的,我們也是被邀請來的,不得已還是得應酬一下,不然我寧願餓著肚子殺到蜂炮現場採訪,最多半夜才吃宵夜頂一下。結果導遊先生要我們一採訪完台南燈會(亮燈完畢)后火速趕回車上集合,再回到酒店餐廳和高層用餐,深怕高層久候不耐。結果,抵達酒店時約8時,整個酒席會場空空如也,只有工作人員在作準備,現場一個“高層”也沒有,我們居然還是最早回到的媒體。一直到8點半左右所謂的“高層”和他國媒體才陸續趕來,結果這頓飯竟然9點左右才開始,一直吃到10點半。天!我深怕倒是我們抵達時,鹽水鎮的蜂炮就真的只剩下幾只蜜蜂炮了。

導遊一直告誡想要親臨蜂炮戰場,不,會場的我們,一定要萬事俱備全副武裝。臺灣觀光局甚至還體貼地為所有媒體租借一頂安全帽,還囑咐我們準備破舊的T-Shirt之外,一定要穿上厚厚的外套和長褲,避免被蜂炮炸到。雖然半信半疑,不過怕死的我們還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將一切可以用來保護自己的布料衣物往身上披,甚至來自早報的朋友還發戯語說拿酒店的浴袍來當外套就萬無一失了。可是他沒想到真得有怕死的朋友把他的玩笑當真,結果房裏的浴袍就真的被我們裝進袋子裏帶上車了。雖然他還以譏諷幽默的口吻說:提議的人是開玩笑,真的實踐的人就是瘋子了。但是,在一眾怕死的新加坡媒體朋友的壓力下,他也不得已地披上了浴袍……結果,將浴袍緊緊係在腰上,戴上頭盔后又在脖子上圍了條小毛巾的我們,活生生看起來就像外星來的挾持恐怖分子,連馬來西亞的媒體朋友都離我們遠遠的,走在路上引起路人100%的矚目,好在頭盔的防護罩擋住了我們的真實臉孔,也擋住了我們的羞恥心,真是活象要去幹駕的日本流氓學生。不幸的是,身為媒體的我們,還被其中一囯的洋人媒體要求拍照,搞不好上了某囯報紙頭條還茫然不知……

“蜂炮是鹽水鎮武廟(關聖帝君,既是關公)流傳下來的習俗,相傳起源于光緒11年,由於鹽水鎮靠海,居民多為以海爲生的漁民,由於鎮上瘟疫肆虐,居民向武廟「關聖帝君」(關公)祈安問卦后,遂于元宵節晚上,請出廟中的周倉爺做開路,關聖帝君殿後,一路燃放炮竹,繞鎮一晚,以祛邪除瘟。後來遂演變為一個傳統,起初全鎮各村都在元宵節前後為時三天燃放炮竹,後來逐漸改為各村輪流放炮竹的形式。

當日的炮竹演變到現在也有所不同了,現在的烽炮外形像我們這裡的“月旅行”,基本的蜂炮作法是以木條釘製大型支架,可從二尺到二十尺高,再將沖天炮排滿在木架上,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沖天炮不等,接著將沖天炮的炮心連接起來,組成了炮台﹙或稱炮城﹚,再加以外觀裝飾,黏貼色紙,組成人形、動物型等。通常家族會動員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參加活動。
鹽水蜂炮的路線慣由鹽水鎮上的関聖帝君廟(武廟)前開始,祭神慶典時間皆為農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時開始,要到正月十五日傍晚,各家才會開始推出炮台,待神轎與轎夫出發後,就正式揭開序幕。當神轎行到炮城前,主人拉開紅布,撕下炮台上「某某家敬獻關聖帝君」字樣的紅紙,焚燒在神明面前後才正式引燃自家的砲城。”

簡單的說,就是由鹽水鎮的村民或店家,各自準備自己的炮城或炮台,在正月十五當天喜敬給神明(関帝)。並在神轎遊行到自家門口時,將炮台推出,燃放。

我終于親眼見識到臺灣人對民俗的瘋狂程度到達何種境界。之前在紀錄片中已看過臺灣人對民俗傳統的投入度和瘋狂,現在更是直接親身感受到這一點,看在洋人眼裏搞不好還是非常訝異和震撼。

蜂炮之所以出名,並不因爲它單純只是一樁宗教儀式,而是它所帶來的危險與刺激。蜂炮之所以為蜂炮,就是因爲點燃后的炮火像蜜蜂群般亂竄,而且是“蜂群”。年輕人享受的是蜂炮點燃的那一刻,“以背受敵”,用背後抵受蜂炮的攻擊。不長眼的蜂炮四處亂穿,背部、頭部、腳部、腰部全都成了它的攻擊目標。火藥的衝擊力、硝煙的臭味、震耳欲聾的爆破聲,人還真是一種賤到自虐的動物,“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早報兄你形容的真是太貼切了!

在炮彈不長眼的洗劫下,白白的浴袍上留下了好幾処焦黑,頭盔上的防護罩還被燒糊了。當時眼前還閃過一閃亮光,蜂炮中了目標馬上爆破,眼前留下的是炫目的白茫,腦中還茫茫然空蕩蕩。不知死活的我還死命拿著相機瞄準四射的蜂炮,那爛相機對強光反應不過來,鏡頭死活的卡在那裏不動,我爲了拍下命定性的鏡頭(不能晃動),也好死不活地站在那裏任由蜂炮襲擊。幸虧有臺灣觀光局提供的頭盔和酒店厚厚的浴袍,不然我可能早就變獨眼龍,上腹中彈了。結果天不從人願,天並沒有憐憫我的賣命而賞賜我絕佳的相片成果,拍的幾十張照片幾乎曝光了80%。

即使是屬於民俗活動,鹽水鎮的小街上還是擺了滿滿一排的廟會街市,除了各小吃攤位外,我居然看到了很懷舊的玩具攤,除了那種扔中目標就送小玩具的遊戲外,還有一台台舊型的彈珠機,既是是臺灣夜市,我相信應該只有在台南地區才看得到了。

蜂炮活動幾乎是全天候進行,我們午夜11點地抵達后,一共看了3次炮台的燃放,離開的時候約半夜1點20分,據説還有最後一個20尺高的大炮台在等著游轎隊伍。

回到酒店時,已是夜半將近3時了,洗了個澡收拾一下今天的收穫和明天的行囊,將近3時45分才睡下。只能說今天過得太火辣刺激了,興奮得難以入睡……

偷偷告訴你,從鹽水鎮回來后洗澡時從鼻孔裏摳出來的鼻屎,全是黑的……

March 20, 2006

屎撈人萬歲!萬歲!

剛剛看完了相當有意思的一本書:《屎撈人——屎詩童話》。

作者有兩人,都是香港人:文字故事林立文,是Made in Hong Kong的麥嘜麥兜故事的作者之一,兒童刊物《黃巴士》的出版人; 作畫梁智添,是香港多重媒體經驗者,搞過Rock Band,畫過立體動畫,現在是「屎撈人」形象的創立者。

屎:意為「大便」、「糞便」。
撈:在香港廣東話裏有「混」、「撈」的意思。
屎撈人,顧名思義,即是在屎坑裏浮浮沉沉、混口飯吃的大便人,可說是被剔除“有用”和“有益”標簽的社會殘渣。卑微而可憐的一群。

上網查了查,原來「屎撈人」是謝立文在創作《麥兜系列》之後的另一組創作,其中有一位網友把之喻為“美麗失敗者麥兜之後所產下的排泄殘留物”,所以「屎撈人」有的是麥兜樂天知命的後續殘留——只剩“知命”,整個故事系列都有著卑微、悲慘、自嘲的色彩,這就是「屎撈人」生來的宿命。

原載于《黃巴士》的「屎撈人」,後來由於以排泄物「屎」為題材,受到保守派師長的強烈反感、排斥與攻擊,而不得不于1999年初將「屎撈人」從《黃巴士》上撤除,可憐的「屎撈人」又陷入更加可悲的境遇。目前《屎撈人》系列繪本共有三冊,分別為《浮屎若夢》、《在路途上》和《屎詩童話》。本人目前只看了《屎詩童話》,據説前兩冊都是屬於一本一個長篇的完整故事,而《屎詩童話》則是收錄了一些詼諧諷刺的短篇,圖案文字裏透出來的除了自嘲的口吻、灰色的傷感,還有隱喻的嘲諷,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社會、世界的譏諷。

梁智添用土膠泥塑作成的「屎撈人」,据謝立文說,靈感是來自于Raymond Briggs童話作品The Snow Man。結果大師筆下純潔又令人愉悅的角色,在兩人的筆下,化爲髒兮兮可憐卑微的「屎撈人」(廣東話中「屎撈人」和The Snowman挺接近的)。可憐卑微的「屎撈人」在徹底了解自己作爲「屎撈人」的命運,和生為屎糞殘留物的宿命,相當的“悲天知命”,自嘲的口吻述説著黑色幽默,讓你忍俊不住噴飯大笑之餘,又被默默的悲哀傷感侵襲,想想自己,也不過同是“屎坑”裏的一條屎。而自己,也是一條「屎撈人」。

我想許多香港人在喜歡麥嘜麥兜的同時,也被這條「屎撈人」感動了,在自嘲暗諷的卑微背後看到了同在這個屎坑社會裏的自己,以至喜歡漫畫的小朋友到大學生都成爲它的忠“屎”讀者,據説連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都加插了「屎撈人」一角(我沒看所以不知道),甚至連香港K歌之王陳奕迅梁漢文都合唱了一首「超人的主題曲+屎撈人」的混合曲,現截錄歌詞與大家分享:

超人的主題曲+屎撈人 (陳奕迅+梁漢文)
超人的主題曲 - 曲:山本洋太 詞:田中小百合
屎撈人 - 曲:王粵生 詞:謝立文
* (合)銀河唯一的秘密 天際最強人物
正氣朋友 性格忠實 英勇未變質
世界第一 打怪物 將惡人 重罰
厭惡邪惡 哪怕衝突 邪惡馬上消失
護衛人類 挽救地球 看守這宇宙
這進行曲 一高奏 妖怪便逃走
奴隸獸 陳奕迅 東一隻 西一隻
東一腳 西一腳 給批鬥 抱著頭
退後 十秒便失手
*Repeat *
(梁)屎我係一督屎 命比蟻便宜
你坐Benz我挖鼻屎 自知死也再難移
(陳)屎我地一督屎 自出世開始
你喫香蕉我食臭屎 命中早注已難移
(合)長路孤單路 永不歸路
問你可知道 誤解多侮辱更多低
我在最低底 命比撮爛泥
你踢我一腳卻鬧我呀媽 爛屎不准向上爬
屎我係一督屎 花我願化花香
屎我地一堆屎

歌詞中不時傳來香港人自知屎命的自嘲之聲,一種踐踏自我的自虐文化在97前夕在香港傳播開來,幾經忙碌一世終究一條屎命,在97回歸之後不見得飛黃騰達,大陸同志湧入的市場不見得開放許多,屎坑只見更多屎條屎粒浮沉其中。

屎撈人」形象創作者梁智添說:我就是「屎撈人」。這或許是更多香港人的心理寫照。而《屎詩童話》中作者謝立文引進了一些耳熟能詳的童話如《快樂王子》、《灰姑娘》、《青蛙王子》等,只是主角都換成了「屎撈人」,美麗的童話瞬間化爲黑色的感傷,連作者謝立文自己都說:

“我愈寫愈明白,當你是一坨屎的時候,原來,你是不太容易有太美麗的童話故事——即使不過是故事,也不容易。”

2002年,謝立文讓「屎撈人」重出江湖,和梁智添的「屎撈人」泥塑公仔,將97回歸后的香港故事,讓卑微的「屎撈人」娓娓述説《誰去搬走這督屎》(模仿Mimicry的《誰搬走我的芝士?》)

下次去香港的話,就去書店找找「屎撈人」吧!

以下是《屎詩童話》的精彩節選,和大家分享:

1.永結同屎
初到屎境的屎撈人遇見一條很美麗的女屎。
屎女也很喜歡屎撈人。
於是決定結婚。
原來在屎的世界裏,屎的婚姻儀式有兩種。
一種較靈活:
兩條屎打結綁在一起。
要離婚時,解開屎結便各行各路。
一種較傳統,且有點痛:
把兩條相愛的屎尾搞碎、融合再急凍。
兩條屎結合成一條屎,永不分開。
當然,萬一真的要分開還是可以的,
但很痛,還可能有分屎不均的問題,弄到要上屎法庭。
“你們先考慮清楚用什麼儀式,明天告訴我。”
回到他們新居,一個有海景的房間,屎撈人問未婚妻,
問她會不會一生一世,與他一起。妻子說:“會。”
“會”字說出後……
妻子只剩下一段屎尾,上身大概已被衝入大海。
第二天,屎撈人依約結婚。
他把妻子餘下的屎跟自己的身軀結合。
於是屎撈人看來比一般的屎高。
可讓他較接近夜晚孤獨的天空。
雖然,在屎渠裏,根本就看不見天空。

2.我的願望
我的願望,是與我的屎好朋友一起,到郊外遊玩。
我從未到過郊外,不知道天、樹、花、泥、蝴蝶的模樣。
但我想,
天、樹、樹葉、花、風、大海、海風、蜜蜂和蝴蝶的樣子,一定很美麗。
我的願望,是吃一個蛋撻。
聽說大家都吃過蛋撻,但我從未吃過蛋撻。
我有個朋友說,蛋撻啡啡黃黃,溫溫吞吞,很有點像我們的身體。
也許人們會因為喜歡蛋撻,而有一點點,也許有一丁丁點,喜歡我們。
我想走到山坡頂端,當風這樣溫柔,遇見小王子。
我想在他的小宇宙裏,從沒有我的份兒。
但我還是想在山坡的頂端,當風這樣溫柔,
當小王子說,“我喜歡我的花”時,他偶然抬頭,看見了我。
我想躺在沙灘,整個身體完完全全,交給陽光。
我可以曬四個鐘頭,五個鐘頭,十個鐘頭,都不怕。
因為我有一杯凍飲,一本《黃巴士》,腦子裏有很多故事。
有一個太陽跟風比本領的故事,
涼風吹過我燙熱的身體,我想,我會兩個都愛。
我的願望是在中秋節的夜裏,看見月亮。
我想有一個燈籠,燈籠和月亮的光輝,在我所愛的屎臉上相遇。
我想跟她說,唏,你可在我的燈籠取火;我想她跟我說——她什麼也不說。
月亮也不過在這夜才見得坦白。
這些都是屎坑裏的一條屎,平白無聊想著想著的一些,不可能實現的願望。

網上已成立了Excreman共和國,擁有專屬網頁:http://www.excreman.net/
在《屎詩童話》的最後一篇還有Excreman「屎撈人」色彩共和國宣言

願世界上每一條屎,不分顔色、不分粗幼、不分軟硬,都可安躺在地上,不受踐踏。願屎自由,自由呼吸,自由發放自由的光彩、自己的氣味。紅豆屎、綠豆屎、香蕉屎、菠菜屎、白飯屎、咕嚕肉屎……。像花,花開花落。願飄落的花,可保存它春天的記憶。讓不再美麗的,依舊美麗。讓缺陷,歸還大地。願世上每一條屎,不分大小、不分長短、不分顔色,都可保留它的尊嚴。
~ 《國際屎撈人宣言》第五章112節

歡迎加入「屎撈人」共和國!

March 17, 2006

電影的衝擊力:Crash VS Takashi's

這個禮拜看了兩部電影。

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部戯:一部是新出爐的奧斯卡最佳影片Crash, 另一部是日本怪雞黑片導演北野武的最新力作Takashi’s, 連自己的名字都用上了。

一直都認爲Crash是奧斯卡賭氣故意用來對抗斷背山的選擇,看完電影之前是如此,看完電影以後更是如此,只是更加明白爲何奧斯卡選擇的是它,而不是其他矩片如Munich,只因爲它更加屬於“美國”。

除了導演原籍加拿大之外,片中的主要演員多是Made In USA,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於美國”的故事。

當然斷背山也是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但是那只是局限在某一個時代某一個小地方所發生的保守勢力所對抗而不容的同志故事。即使在開放如美國的地方,浮上臺面的同志戀情不見得能被所有人接受,不管是理性上還是情感上。而且,導演並非美國人,還是一個黃皮膚的傢伙,雖然他擁有綠卡已經蠻多年了。

看樣子,斷背山在奧斯卡本身就是Crash續集的新劇本了。

姑且不去說斷背山爲何拿不到奧斯卡,單單看Crash本身,雖然有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家認爲這是奧斯卡影史上最差的“最佳影片”,我個人則認爲,Crash只是輸在電影不夠“大氣”,劇本内容和演員實力都已經具備了,只是缺乏了拿獎電影的氣勢和霸氣,畢竟那只是一個小成本電影的製作。而單凴 “小成本製作”就拿獎這一點,就應該足以成爲奧斯卡影史上的另一話題。

Crash,顧名思義,指的是撞擊和衝突。電影借一個事件名詞來隱射和營造美國社會間的衝突和人與人之間的擦槍走火,借用生活中的種種事件和形形色色的人,描繪出宣揚人權及民主自由的美國社會隱藏著的人種歧視和矛盾。電影中沒有所謂“主角”,電影中出現的所有角色都是美國社會裏的一個縮影,代表著各自膚色的聲音:黑人、白人、墨西哥人、韓國人、中國人、斯拉夫人、混血兒、……;代表著各種階層:刑警、警察、法醫、電視製作人、家庭主婦、雜貨店店主、護士、保險從業員、流氓、小偷、從政者、管家、人蛇、偷渡客……;代表各種身份:母親、兒子、女兒、兄弟、父親、夫妻、朋友、陌生人……;代表多種主義:人種歧視、黑人主義、白人優越論、犯罪主義、百姓遇到兵、安全感缺乏症……

整部電影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每一種信仰,都是美國現今社會的縮影,而很諷刺的,這卻與他們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平等背道而馳。或許是越是民主越是自由,人民就越危險越沒有安全感,彼此閒的懷疑與不信任越演越劇烈,衝突與矛盾也越來越多。每個人在法律保護下擁有槍械以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更擔心別人會在什麽時候拿出槍支朝自己射擊。

社會矛盾宛如隱埋在地上的地雷,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不小心踩到,隨著每天發生的事件而爆發。電影就讓我們看到了這些深埋的地雷,還有這些地雷如何在事件衝突中爆發。所倖的是,爆發之後我們看到了人類是一種懂得撫平傷口的動物,而傷口確實需要另一些人來撫平。於是,我們看到了人類彼此傷害,也彼此慰藉。衝突並沒有在電影結束的時候完全去除,名叫“矛盾”的地雷也或許還隱埋其他地方沒被發現也還沒爆發,但是看完電影的時候我卻釋懷了,因爲知道衝突的背後始終還是有愛和希望在維持著平衡。

電影歌曲很好聽,不論是結尾前的In The Deep (Bird York), 還是片尾字幕流動時的Maybe Tomorrow (Stereophonics), 都讓我很有感覺。


******

Takashi’s, 説到底就真的很北野武。

上次和J去看《座頭市》的時候,雖然並沒有看過北野武所有作品的我,告訴朋友說:這是北野武最有趣好笑的一部最不像北野武的作品。

不知是不是呼應我的感想,結果這次北野武拍了一部非常“北野武”的電影。

人家說王家衛導的電影沒有劇本,儘管如何它還有一定的故事性可循。但“Takashi’s”這囘看起來真的沒有所謂的“劇本”, 整部戯可説是北野大導腦海中的狂想曲,北野武把他經年累月的拿手好戲和近年來感興趣的事物融入這部電影中,感覺沒有任何章法的電影,卻處處顯現北野武獨特的味道與風格。

這部電影有所謂的“夢中夢”、“戯中戯”的概念,整部電影在真與虛之中交叉。雖然Takashi’s 裏有Beat Takashi和每次試鏡都落選的Kitano,不管是Takashi 在Kitano的夢裏還是Kitano出現在Takashi的夢裏,他們都是Takashi’s的一部分,也是身為北野武這個人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是Takashi的流氓囂張還是Kitano的荒誕狂想,都是真正的北野武的一部分。結果我看到了耍流氓的Takashi、二話不説開槍殺人的Kitano、和特工部隊進行槍戰卻怎麽也死不了的Takashi 和Kitano、舉止滑稽的奇怪黑人、黑色幽默的笑點、一大堆的槍火和血液、情色與暴力……還有北野武近年來很喜歡在電影中使用的踢踏舞。

Takashi’s就是北野武的全部,這就是這部電影北野武要告訴身為觀衆的你的一件事。在戯裏你什麽也看不到:沒有劇情、沒有故事、沒有真實、也沒有謊言,你只看到“北野武”。

March 10, 2006

黑色血液流成河~《慕尼黑》

看完了Munich《慕尼黑》后,深深覺得人這種生物,果然只能不停困在自己的夢魘之中,久久無法醒來。

以1972年在慕尼黑舉行的第二十屆奧運會所發生的國際慘案為背景,延伸出後續事件隱性的黑色行動,一連串匿名的報復行動,再衍生一件比一件更慘烈的回報恐怖事件。

1972年奧運會前奏,申辦城市之間的激烈競爭,原為納粹法西斯主義萌芽地的德國慕尼黑,在其他三個競爭城市: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西班牙的馬德里、和美囯的底特律之中,以一票之差脫穎而出,成爲1972年第二十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很諷刺地,在原定閉幕日的前五天,也就是9月5日,就發生了由巴勒斯坦激進組織“Black September”策劃的大慘案。

8名全副武裝的持槍械的巴勒斯坦人,乘暮色低垂之際混入奧運村中以色列運動員代表團的駐地,挾持了9名以色列籍運動員及2名教練,並現場槍殺了抵抗的1名教練和運動員。在記者與西德警方的包圍下,困在奧運村裏的巴勒斯坦激進分子伺機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関在以色列監獄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並且提供直升機讓激進分子撤離,才同意釋放人質。但儘管在國際奧委會埃及委員艾哈邁德·圖尼的勸説談判下,答應提供直升機及巨額贖金以換取人質釋放,激進分子始終不滿以色列政府不同意釋放政治犯,只同意考慮將人質轉移到埃及開羅再進行談判的決定。

談判僵持到晚上10時左右,西德政府答應挾持分子的撤離要求,用直升機將他們及人質一併送往騰費爾德布魯機場。西德警方原打算乘挾持分子換機之際,乘機營救人質,但是眼見事跡敗漏的挾持分子一不做二不休,在與西德警方展開駁火之際,將剩餘的9名人質一併射殺。最後8名巴勒斯坦挾持分子全被殲滅,1名西德警員和飛行員也在槍戰中身亡。

事件以這樣的方式收場,即慘烈而悲壯,問題在於發生時間短短不到半天的“慕尼黑大慘案”接下來所引發的一連串以巴衝突事件及恐怖慘案。

《慕尼黑》就是這樣的一部影片。

電影的開場就是“慕尼黑事件”的搬演,一直到人質茫然地看著不斷與外面警方對質談判和咒駡的巴勒斯坦挾持分子,以及地上那一具倒臥在血泊中的人質屍體爲止。畫面之後就跳到事件結束后的以色列領導人的會議桌上,帶著一臉沉重和堅毅的表情,總理梅爾夫人決定還以顔色,讓巴勒斯坦人看看欺負以色列人的代價。於是啓動了一項秘密行動“上帝之怒”,秘密委派了自己的前保鏢作爲組長,並組成一個5人秘密小組,將密謀“慕尼黑事件”的11名黑色九月的主要成員列入暗殺名單,不計時間與財力地對名單上的11人進行報復。

小組在秘密與身份消失的情況下,完全秉持著“為祖國以色列服務”的精神在執行這項“上帝之怒”的暗殺行動。在祖國只秘密提供資金而不給予任何情報與協助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向“中立者”—— 一個法國的情報掮客重金收買暗殺對象的情報及武器。

在猶豫及信念間遊移,在生命與死亡中掙扎,在相信與懷疑中求存、在殺人與被殺間選擇,生活在沉重的報復、死亡的壓力、傷及無辜的内疚、被美國情報局扯後腿、被出賣、同伴被殺、家人的溫暖……堅毅的信念漸漸被摧垮,開始不知道這場秘密行動所爲何在,倒下的敵人的血液中衍生出更多更殘暴的報復因子,在祖國與情報販子中不知道該相信誰,正義到底在哪裏、殺戮何時結束、……家,還囘得了嗎?

電影用了開場隨後的2個小時在鋪敘著“上帝之怒”執行者這一段心理變化,在激進的言語和殺傷力之後,暗殺者的臉上慢慢被疲憊與隨時來臨的崩潰覆蓋,隨時都在擔心當初用在別人身上的暗殺招數會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連一個覺也睡不好,只能躲到壁櫥中小息片刻,無時無刻不用“慕尼黑事件”的殺戮慘痛來提醒自己的殺戮所為何在。

姑且先不說電影《慕尼黑》的真實與虛構性,但起碼我在其中看到了真正的人性,殺戮的瘋狂、之後的疲憊與崩潰,那個是人類幾千幾万年的殺戮之後累積成的表情,絕對是歷史的真實反映。

人之所以正常,是因爲他們縂愛為自己的作爲尋找理由,讓行爲變得正當化。當人變得瘋狂失去控制時,你可要小心了,殺人都不需要任何藉口,就像《模仿犯》中兩個看似瘋狂又很“正常”的年輕人,實行一宗又一宗的無差別殺人案件。

看完《慕尼黑》深深佩服導演史提芬可以在商業電影和藝術片之間遊刃有餘,但是也深深體驗到李安或許是獨一無二的。會把故事說得精彩的導演儘管不是太多,但起碼也不少,但是能把故事用無言且細膩說得動人心弦的,更是少之又少,所倖本世紀還有一個李安。

隨記:看到最後一幕,發現那個以色列的秘書官很眼熟,對了對電影結束后演員表,果然是鼎鼎大名的演技派Geoffrey Rush。還有那個演暗殺組長的主角Avner,竟然就是Troy 裏的Hector!! 另外一個作玩具出身的炸彈專家,還是Amelie裏的怪雞男主角!完全認不出……

March 02, 2006

我所诅咒的人(1)超級厭惡生氣!!偷鞋兒!!你給我去死!!

J,應你所求,這將是我第一個Kaobe entry。

#$()&(^%^$%@%$()*)+*&*(ER%$#^%&(_*+_*^%&%@$#$

真是沒有天理!!我生平最痛恨的,除了抽煙的人,無聊的人,現在多加一項:偷鞋的人!

而且還是偷別人穿過的二手鞋!真是超級鄙視!!!

最低!!!

不知道是自己命歹,還是我的品味真是太好,每次買的運動鞋都被偷了。以前中學時第一雙全皮白色Adidas、全黑L.A.Gears, 大學第一次用自己的錢買的Nike, 現在最喜歡的綠色綫條Adidas全被偷了!!僅存一雙幸免的大學時Nike被偷后而買的灰藍色Adidas,可能是顔色不太起眼,現在還靜靜地躺在家裏的鞋柜中。

難道我注定和球鞋無緣?K說我老是把鞋放在人家隨手可偷的地方,難怪會被偷。這點我是承認,可是,難道那些偷別人鞋子的人就不賤嗎?如果偷的是店裏買的新鞋也就算了(雖然也是不可取),但現在卻賤格到去偷別人穿過的鞋!!!真是無恥下流卑鄙低級到無以復加的賤格!!

無法想象這些偷別人二手鞋的人的心態在想什麽?腦子裏裝的是什麽?他們的心理是不是有病?怎麽會想到去偷別人穿過的鞋?難道自己沒有鞋子嗎?雖然我的腳也蠻大的,可是你們確定穿得下我的鞋子嗎?穿不下就不要隨便偷別人的鞋!!我的鞋已經越賣越便宜了,從以前幾百塊、百多塊、到現在70幾元一雙,難道你們還不放過我?難道我注定要光著腳一輩子?連穿球鞋的微小權利都沒有??

歷屆的偷兒們,現在我問候你祖宗十八代!!

徹底詛咒你!!!!

讓你雙腳潰爛,流膿流血,連走路都不行,最後要截肢!

誰叫你穿我的鞋?

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