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3, 2006

Death Note~日本改編電影是不是也被寫進去笔记了?

看完了The Prestige的兩天后,又和友人J一起去看了Death Note。

想看的原因並不是因爲看了漫畫之後對電影真人版的期待,相反地,倒是想看一看電影版會把原著褻瀆到什麽程度,完全是一種惡搞的心理。

看過日本這麽多改編電影(尤其是改編自漫畫的),已經完全對日本新一代的這些導演完全死心。他們只懂得將漫畫原有的好劇本及故事情節照單全搬,卻忽略了原著應有的精神和迷人魅力。就好像新加坡將舊有的歷史建築物重新翻建甚至完全搬到另一個地方,卻忘了建築物最大的價值在於與時空相輔相成,脫離了那個地方的原有歷史,建築物只會是一個重新構造的“完美”的虛構物,而不再具有任何歷史價值。

我並不是那種不能接受原著被改編的瘋狂漫畫迷,但是前提是改編必須在不扭曲原著精神的情況下進行。當然,也有作了大更動卻改得更好的例子,例如Lord of The Ring三部曲及剛看完的The Prestige。

但是,我從來沒有在近期的日本電影中看到過這樣的成功,有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望。

最經典的失敗改編應該就屬Nana了,首先一系列的選角錯誤,已經讓一眾忠實漫迷們大吐苦水。而電影的走勢仿佛依照漫畫的故事設定,誰在什麽時候什麽地點作了什麽事,幾乎完全按照漫畫走向。或許你會覺得“很好呀!跟漫畫差不多一樣耶!”那你就錯了,演戲的幾個新生代演員完全沒有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説是不會演戲,完全只按照劇本上表面上的發展來行動,活像個會走路的Cosplay而已,完全沒有原著角色的靈魂(在這點上缺乏經驗的新生代導演也應該抓來打屁股,一味顧及演員票房號召力而不去要求演員表現的你們更應負上全部責任!)。甚至連自己的明星特質也沒有顯露,角色缺乏了生命力,而且原著漫畫中那種現代青年男女的頽廢愛情、不穩定、渴求自我肯定的那些精彩的内心寫照,到了電影裏統統不見,只是演出了一場鄉巴女如何在上東京的過程中認識了一幫異世界人類的故事而已。那我倒不如看動畫還好一點(雖然說Nana的動畫據説也是彈多於讚)。

來到了Death Note,以一個非愛情為號召的劇本來説,原著本身已經有一個非常完美的故事設定和情節橋段,電影版可説是不需花費太多精力手中就有一個現成的完美故事。原著唯一的缺點就是有些設定的解釋太過曲折和深奧,腦力不足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讀者一不小心就會不明白書中那些精彩的詭計到底是怎樣被執行的,甚至會不了解其中的精妙之処(大場巴桑!真有你的!)電影版作的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把情節相對的簡化,讓普儸大衆都明白發生了什麽事,畢竟看電影的人數會遠遠超過看漫畫的人數,爲了讓接觸通俗文化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理解電影的内容,這一點是必要的。

選角也並非不好,只是看了之後沒有太多的驚喜或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演技。主角藤原龍也的舞臺劇經驗豐富,在同期的Johnny藝人中算是表現相當不錯的一個。其他的一些老牌演員表現都算是四平八穩。唯一的缺憾應該就是L,演員太過年輕,雖然已經看出他花在角色上面的一些努力,但是相較于原著的L,他的舉止是有象但還少了30%的神韻,感覺上怪異表現指數稍嫌力道不足,演得還不夠徹底。不過比起他在Nana的表現,在Death Note 裏的他算是進步不少了,希望Death Note 2裏會看到它更勝一籌的表現。(不知道第二集會不會做到M 和N取而代之的情節?)

對於沒有看過漫畫的人來説,這部電影起碼有B上的可觀之処,但是對我來說,它至少降到了B下甚至C的等級。這又是一個和導演和改編功力的問題了。 (不過縂好過Nana,它只有C-D級)

很久以前就覺得,日本不能效仿美國拍災難片,因爲容易陷入小氣叭啦自以爲是青春勵志片的“小日本情意結”之中。君不見 Retuner,毀滅地球的原因居然是淪落地球的小小外星人寶寶?被送回來拯救世界的居然是一個不到160公分沒有任何特長的少女?拯救世界的辦法居然是把外星嬰兒送還給要因此來攻打地球的外星父母?這樣的設定未免太小氣叭啦了吧?而且每次固定會在故事結尾前所謂的高潮部分配合煽情的音樂來段仿佛青春勵志片的説教(日本大英雄主義)情節,企圖賺人熱淚,我真是受夠了……所以我絕對不會去看“日本沉沒”,搞不好30幾年前那個怎樣都沉沒不了版本都比現在這個強。

Death Note也沒好到哪裏去,只是完全將漫畫故事結構搬上銀幕,卻沒有進一步在“月”的身上下足筆墨,漫畫中月得到筆記后的那種驚慌、彷徨、成功之後的那種自信、野心膨脹、走火入魔,電影裏沒有明顯的表現,在人物心理和感情波動上可説是完全空白。就像是月利用筆記讓名字的主人在沒有自我意志的情況下按照他的劇本上演自己的死亡片斷,電影也就是讓這些演員沒有自我地按照劇本的走向乖乖地走著每一步,結果算是白白浪費了一個好故事。

在電影中最能展開“月”的心理張力的那段戯,應該就是利用女友殺人兼自我保護那段后,對死神“流克”的告白。但是藤原龍也並沒有成功地做到這點,反而讓我看到了他身為“夜神月”的幼稚。沒錯,原著中的夜神月雖然是個IQ極高的天才,但是他畢竟還只是個高中生。但是電影中的“月”卻是被設定為一個讀了幾年的大學法律係學生,不應出現這樣的幼稚。在那一段情節中我理應看一個狂妄、邪惡、自負、化身為死神的黑暗人類,但是電影中我只看到一個沒有情感波動的片斷情節交待者,仿佛那段告白其實只是爲了向觀衆交待故事情節而產生的片斷而已。

而且最好笑的,是電影的月被改名叫作Light,哈哈,有哪個日本家庭會給自己的兒子取這樣的名字?

雖然我並不特定支持好萊塢電影,但我敢說如果好萊塢將這部漫畫的版權買去后,絕對會拍個比現在更好的Death Note,當然,還要看到導演是誰。

真期待好萊塢的 “Monster”。

November 01, 2006

The Prestige魔術的罪惡深重

世界の中で最高なホラ映画だ、悪魔か鬼じゃない、亡霊かヴァンパイやじゃない、だって人間の欲求を満たすためには、だれでもどんなことでもできると思います。

以上這句話,是我在看完了THE PRESTIGE兩天后,腦海突然浮現的一句話。

意思就是:世上最棒的恐怖電影,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幽靈或吸血鬼,而是人類爲了滿足自身的欲望什麽都做得出來。

不論是妖魔鬼怪、幽靈或是吸血鬼,基本上人類對於它們的存在都是半信半疑,即使電影特效做的有多麽逼真和完美,人們都不會真以爲會在現實中遇上它們。但是人類就不同了,除非你躲到深山野嶺或是無人孤島,不然每天都得和“人”相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別人對你抱持什麽想法和野心,你不知道別人會在何時何地化身爲妖魔鬼怪,突然對你出手,而你每天都得身処在那種危險當中。難測的人心始終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

會有這種想法,或許正好和我在幾天前剛看完的一本書有關係,就是宮部美幸的《龍眠》。書中的其中一個角色具有超能力,無時無刻都能透視別人的想法。或許有些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能被別人洞悉而感到非常恐怖,但對於那個能透視別人心意的人來説,或許他纔是最感到恐怖害怕的人,因爲他得面對人們最赤裸裸心裏真實和齷齪的想法,而且是想不看都不行,即使閉上雙眼別過頭去。

話有些離題了,還是說囘電影。

雖然說這部電影由於劇中的那台機器,基本上被歸類為“科幻片”。但我始終無法不將之視爲驚悚片。故事説穿了其實很簡單,兩個年輕的魔術師因爲私人恩怨互相仇視,結果每次都去撬對方的墻腳,破壞彼此的演出。而仇恨越積越深,最後甚至互相殘殺,兩敗俱傷。但是個人認爲這部電影迷人的原因不在于這個故事設定,而是在於人性複雜層面的真實展開與呈現。

首先、是對彼此的仇恨的演練。因爲一次意外而燃燒的仇恨,隨著你來我往間一次次的報復行動逐漸加溫,仇恨慢慢累積,雙方已經被恨意衝昏了頭,火紅了雙眼,仇恨不再只是最初的肇事原因,最初的内疚與憐憫也被淡忘了以後,剩下的只有永無止盡的殺戮與報復,直到其中一方到下爲止。

第二、對自我完美絕對的追求和對敵手相對的嫉妒。兩人雖然理念不同,呈現魔術的手法方針也不同,但追求的都是同樣的目標,就是完美的魔術,絕對將觀衆騙倒的計量。爲了這個目標,他們無所不用其極,什麽辦法都想盡,用最低略、最卑賤的手段、作出最大的犧牲,換來對自我完美終極的追求,以及淩駕對手最終的勝利感。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個最完美的魔術,卻又傾盡所有地想方設法破除對方的詭計與花招。同事B告訴我說,在某個領域最成功的那個人,必定是在那個領域中最鑽牛角尖最小心眼的人,只見得自己的好,見不得別人爬上自己的脊背、踩在自己頭上。原本我不以爲意,看了這部電影后,卻心領神會了。

在THE PRESTIGE裏,我看到人們可以因爲自己的欲望、仇恨,什麽事都做得出來,而那种做法甚至是你連想都沒想過的,真正的醜陋。人可以絕對地犧牲掉一件重要的東西,去換取另一樣事物。或許有人覺得並沒有什麽大不了,但我一想到人類可以爲了自己的欲望或仇恨做到這種地步,就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上了WIKIPEDIA的網站,驚人地發現網絡的速度之快,沒想到已經有人將電影THE PRESTIGE的詳細内容盡錄其中。其中有說到電影的一些觀衆或許沒有注意到的設定,其中一個就是科學家TESLA和劇中從未出現的愛迪生。上面分析說劇作家將兩個年輕魔術師與這兩位科學家有意識的重疊了。有才華卻不知如何自我推銷與包裝的Borden,以及才華不足模仿有餘卻懂得推銷自己的Angier,仿佛就在影射背後的那兩位科學家,Tesla和愛迪生。所以流傳于世的知名科學家,我只認識愛迪生,可見才華有餘,若不懂得包裝的藝術,終究不見得成名于世。難怪乎現代的歌壇影壇講究的是外形包裝、人氣指數和市場推銷策略,至於一個藝人會不會演戲歌唱得好不好聼,反而倒成了其次?

此外,戯裏還有一個驚人的設定,就是兩個魔術師最終都與自己妻子同樣的下場落幕。K說,電影關於兩個魔術師的結局其實在之前早有伏筆,魔術師的詭計見於未相識的妻子帶來的外甥口中吐出的真實:小鳥被殺了,你手中那只是它的兄弟嗎?或許剛好看完了《龍眠》,對於詭計或是故事的下一步走向特別敏感,我在電影一半時隱約察覺出雙方的詭計,但我靈敏的第六感只能覺察出“有問題”,但我卻始終贏不了人的欲望、野心與仇恨,看不穿他們爲了種種理由能作出那麽大的決心,犧牲那麽多。

整部電影一直以時空轉換方式進行著,時而過去、時而後來,但卻不讓人有混亂之感。看的時候一直覺得電影很長,感覺時間過了很久電影都還沒做完,但事後一路想來,覺得電影劇本改編得很棒,沒有一絲劇情是冗長而多餘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情節都是爲了最後的結局而必要存在的。身兼導演和編劇的Nolan兄弟應得喝彩。而劇中所有演員都能把角色間的愛恨情仇和自我把握得很好,若是兩個魔術師換人來演,我無法想象那會是怎樣的一個The Prestige。

J說了,魔法というものは、結局うそだ。みんな、自分が信じたいことしか見えない。魔法の存在(そんざい)が信じれば、魔法が見える。もし魔法が全部うそだと思えば、みえない。意思是說:魔術實際上是騙人的。每個人除了自己相信的東西外什麽也看不到。若相信那是真的,你就看得到它(覺得那是真的);若認爲那全是胡説八道,你就什麽也看不到。

這麽說起來,或許魔術,其實就是魔術師對觀衆施展的一種催眠?

************************

Wikipedia還有提到,這部電影改編自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説。而且在結局和一些設定上和電影不同。或許我該找來原著好好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