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8, 2007

Eureka~~踏上寻找之旅

看了Eureka。

雖然取了英文名,但這不折不扣是部日本電影。

其實Eureka源自于希臘文Heureka, 有“尋找”、“找到”甚至是“尋找中”的意思……

所以,戯的后半段的公路電影模式,就是主角們的“尋找”之旅。

電影的調調讓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Distance, 設定也有一點相似,講述事件之後被留下來的人的療傷過程。

整部電影很長,202分鐘,3個小時半左右的片長,整部電影95%都是以褐色為基調的畫面來進行,只有到最後幾分鐘因爲女孩敞開了胸懷走出了陰霾,露出了第一次的笑臉,電影才終于回到彩色世界,但我卻不覺得悶,甚至還看得津津有味。

電影本身並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有的只是戯一開始一場特殊的設定:巴士的人質劫持案件。一個瘋狂的上班族男子劫持了一輛穿行于九州小鄉鎮的巴士,在與警察談判破裂后開始瘋狂地射殺人質,最後驚險的現場留下了3名生還者:一名巴士司機、兩名原本搭著巴士在上學途中的年幼兄妹……。

電影主要著墨在事件的兩年之後。巴士司機離家出走后突然回到故鄉,過著一種低調的新生活,然而旁人異樣的眼光和村内接連發生的女子兇殺案卻不允許他回到原來的日子。因此他再度離開家,來到了母親離家出走父親意外身亡,兩年來過著封閉生活的兩兄妹的居所,要求一起生活。

電影主要就是在描述事件之後對留下來的人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以及回到了家鄉的司機如何在自己剩下來的日子裏帶著兩個兄妹重新尋囘自己失去的生活和自我……

整部電影對白不多,許多場景都是無聲地帶過,戯裏的兩兄妹甚至是到了最後40分鐘左右才開始説話。但我越來越喜歡這種沉默的電影處理方式,很多戯即使沒有對白也能深刻地將劇情和感情表達出來,而且有時靠對百或旁白將所有的一切都清清楚楚地交待出來,反而不是一件高明的事。不過,在這種無聲無言的呈現前提下,唯一的依靠和凴介的就是演員的魅力和表演方式了。

所倖,這部電影找來的演員都非常優,影帝級的役所廣司(演出過Shall we Dance, 鰻魚、赤橋下的暖流,最新作品是Babel裏的日本爸爸),以及演出兄妹的現實中事貨真價實的兩兄妹:宮崎將和宮崎葵(演出過Nana1的奈奈,凴NHK電視小説連續劇成爲日本新一代年輕女演員代表)。兩兄妹出色的外表和予人青澀的氣質是戯中角色的不二人選。

電影在主要設定的鋪敘下,其中大部分場景其實就是三個人的同居生活片段,非常寫實而誠懇。看著被遺留下來的小孩過著封閉的生活,讓我不禁想起幾年前看過的Nobody Knows。我個人很喜歡其中一幕的感覺,司機買了一輛巴士帶著兩兄妹和他們的表哥一起上路,其中一個晚上在郊外度過。雖然睡在巴士裏面,但窗外的樹葉隨著風唏嗦作響,漫漫的黑夜傳來害怕的不安,誰也睡不着覺。然後三個人默默地敲擊著牆壁,短促又有節奏的敲擊聲驅散了寂寞,仿佛是三個人無言的對話,讓人覺得害怕的黑夜也慢慢叫人心安……

他們踏上了漫無目的的旅途,志不在任何終點,只爲了尋囘重返社會的力量與自我。沿途經過的都是日本九州的景色,有機會的話還真想經歷一場這樣的旅程,什麽也不想,直接置身于風景當中……

February 15, 2007

46億光年之戀——戀愛還是思維間的距離?

前文:首先要自首一下,最近少寫文章,文筆和思維都退步了,寫出一篇不是很精彩,不,是一篇很不精彩的觀後感,不好意思褻瀆了你的眼睛……

"Ariyoshi Jun (Matsuda Ryuhei), who worked at a gay bar, is sexually violated by a customer, goes into a frenzy and kills the man. While being transported to jail, Jun meets another young male: Katzuki Shiro (Ando Masanobu) an impressive youth with curious tattoos and looks that could kill. Shiro soon displays his brute force from the beginning. The timid Jun is attracted to Shiro's intensity and strength. Jun is the only person that Shiro opens up to as they accept each other for who they are. A guard witnesses an incident. One of the young men strangles another prisoner with all his might in a common area. The corpse has breathed his last breath. It's Shiro. Tears flow down the face of the young man who turns to the guard. It's Jun."

因爲一張宣傳單的文案,我決定去看這一部原本不在我入眼名單的電影。會去看的原因,是因爲它仿佛是我最近很有興趣的BL題材。決不是因爲松田龍平、安滕政信,或者是導演三池崇史,雖然三池是日本好幾部暴力題材地下電影的知名執導者。

結果,我果然被文案給耍了。哈哈、整部電影雖然牽涉了同志題材,但完全沒有任何的同志性片段,最露骨的也只有松田的手不小心曡在安滕的手上,還有松田輕輕地將悲傷的安滕的頭攬入懷中。除此之外,只有角色之間非直接性的言語告訴了我們這是一部與同志題材有關聯的電影。説到底,還是三池崇史非常擅長的暴力畫面,配合了角色間言語上的曖昧,以及剪輯及鋪敘上的哲味美學,構成的一部推理電影。

聼起來是不是很玄?

説是推理電影,其實又不太對。除了開頭那場老者對少年講述的成年儀式,還有警察官念出來的光年理論,一開始電影就告訴你發生了什麽事:監獄裏的兇殺案,加害者有吉淳騎在受害人香月史郎身上,在緊緊勒著他的脖子……

接下來就是兩個一直到後來才露出身份的警官在堆砌的搜証證詞,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關係人證詞中去尋找兇殺案中的真相。結果,兇殺案異常的簡單,但是讓觀衆混淆的卻是導演堆砌電影的手法。同樣的橋斷重復出現,但導演卻在重復中注入了虛與實的光影,讓人分不清現實與虛幻。

老者對少年講述的,正是非洲一些古老民族中男性的成長儀式,雖然敍述得朦朧而委婉,不過講的其實就是氏族中少年們為具有男性成熟象徵的長者口交。對那時的氏族社會來説,少年吞下長者象徵雄性力量的精液,代表他們自己也接受了這一份雄性力量,向成年邁進。在那一抹鮮豔的紅中,出現了三個男性:老者、少年,以及象徵雄性力量(父親)的成年男子。在老者的敍述中,成年男子渾身充滿力量地舞動著,身上的刺青仿佛就是力量的象徵。然後,老者告訴少年:他,就是你想要成爲的將來……。

這個突兀的開始,就成為了這個故事主角之一的有吉淳内心的命題。你,想要成爲怎樣的存在?有吉,仿佛就像是被老者告知的少年,深深被男性力量所吸引。當他第一次見到香月,就被他身上的刺青(和電影開頭跳舞的成年男子身上的刺青一模一樣)及男性力量所吸引。原本我以爲香月身上時有時無的刺青是製作者的失誤,後來才明白,那個刺青只有有吉才看得見的,代表著吸引著他的香月身上的男性力量。有吉自己後來也說了,自己想變成香月。

對許多觀衆來説,這部電影玩弄的玄虛太多了。開始的那場舞蹈就很多人搞不清楚爲什麽,香月死亡的理由、三道彩虹之謎……不過對我來說,最大的謎團還是這個戯名:46億年之戀。

唯一的解释在戏的开端,警察官念诵着手中一個本子裏的文字:从距离地球一光年的地方可以看见一年前的地球,从距离地球46亿光年的地方就可以看见46亿年前的地球……聼了這段文字,隱約可以猜出導演想要為兩位主角之間彌漫的感情鋪設一個巨大澎湃的光環。後來上網看了電影的官網,上面錄了一段電影中的對白精華:

ここから出で宇宙と天国、お前はどっちに行きたい?
一緒に行ったら、駄目かな。
僕は君みないになりたいんだ……

大意就是:從這裡到宇宙和天國,你想去那邊?如果一起去的話,應該不行吧。我想成爲像你這樣的人……

上述文字是少年有吉和香月在監獄頂樓面對著火箭(前往宇宙,象徵未來)和金字塔(連接天國,象徵過去)時,兩人之間的對話。沒有弄錯的話(因爲對話時導演用了長鏡頭,只前兩人又少説話,根本分不清誰在說些什麽),有吉問了香月上面的那個選擇題……原本選擇天國的有吉,在聼了香月想去宇宙的願望后,說出了自己想要和香月一起的期望,但卻被拒絕了。

導演運用了宇宙與天國和各自的象徵物,連接了過去和未來,穿越了時間和空間,或許就是想要凸顯出46億年的電影母題。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擅自臆測,導演想要傳達的真是太深奧了。

那三重彩虹又是另一個謎題,它聯係了香月的死亡之謎。我只能大膽推測那是擁有不幸童年的香月心底唯一的憧憬,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斷去追尋三重彩虹的身影,在被監獄長種種的言語傷害之後,他深覺自己再也到不了憧憬的身邊,所以在看到了最後的三重彩虹之後,大受刺激,才毅然的踏上天國之路。

整部電影沒有出現任何女性,唯一的女性形象居然是監獄長身邊前妻的怨靈(又或只是香月的幻覺錯視?電影裏只有陽剛剛的男性,用暴力與性去征服弱者的男性形象,陰柔的弱者只有成爲陽剛者体下的征服品。有吉不自覺地將香月的陽剛與力量錯視成神秘的圖騰刺青而深深受吸引,就像一個剛要邁入成年禮的少年,將與自己同一天入獄的少年視為理想的化身而戀慕著,被拒絕了之後卻又戀戀不捨。最後警覺香月的意圖而決定為仰慕者做出最後的貢獻,那就是助他一臂之力,送他上天國……

沒有看過梶原一騎和真樹日佐夫兩兄弟共著的《少年Aえれじぃ 》(The Elegy of Juvenile A),所以不知道應該要如何比較原著和改編的電影,也不知道這之間有多少的異同。但我只知道,這部電影的玄理太多,一般觀衆難以消化。觀衆接受到的訊息,和導演想要傳達的,或許也隔著46億光年吧?

原本以为这样的剧情在上映了2个星期左右以后应该没什么观众,可能像我一样被宣传文案被骗进来的还是大有人在,不过大约只能容下70人左右的小小的戏院,居然只坐了不到三成的人。而且很悲哀的当中又有3个人在电影进行不到一半的时候(电影照理上从8: 15份开始,9: 50分结束)离开。虽然说这部电影是有一点故弄玄虚,但是也还没难看到非离开不可的程度吧?

February 09, 2007

Dejavu of Oscar Best Film of the year?!

終于看了Babel(巴別爾)。

到底是唸“杯表”,還是“八不要”,我還是搞不清楚,但這無損于這部電影的精彩度。

看電影之前,就聼過導演取材和拍攝的動機,他引用了聖經中關於“巴別爾塔”(Tower of Babel)的啓示。當時仍是統一劃一的人類,爲了能上天更接近上帝(也有説法是不爽上帝高高在上,凴什麽你就住在我頭頂),慢慢地構建了巴別爾塔,但是卻觸怒了上帝耶和華,於是他攪亂了人類間的統一和諧,阿當語不再是唯一的語言,口音也不再劃一,人類從彼此了解變成互相分歧,沒有了一致的理念,人群變得消散,巴別爾塔變成只是人類意識的憧憬,而天也離人們越來越遠……

看了這樣的引述,我就覺得,這部電影要詮釋的東西,應該和去年的奧斯卡得主Crash差不了多少吧?結果看完了之後,的確是兩部風格迥異、主題卻相近的異卵雙胞。

兩部電影都是想呈現出一種因種族、語言的差異而進一步升溫的分歧甚至爭執誤解,但Crash的人物性較重,而Babel把這種現象的格局提升到了世界,故事性相對較強;兩部電影同樣將茅盾與事件隨著不同的出場人物切割成小碎塊,但Babel將格局放得更高更遠,予人的想象空間更濶更長遠。當然兩者最後都不約而同帶出了一個附設主題:世界固然大,但人與人始終相係在一起。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Crash 暗中將戯中人物慢慢地牽上綫,將善良的墨西哥鎖匠和憤怒的土耳其商人用誤會牽扯上,也讓白人警察和黑人音樂家的太太以衝突和意外再度重逢。而Babel則運用不可思議的巧合,將摩洛哥的一對放牧小兄弟、到摩洛哥旅行的一對美國夫婦、身在聖地亞哥的小孩和他們的墨西哥裔保姆、日本的聾啞少女,巧妙的係起一個圈圈,而就在這個世界的圈圈裏,發生了踫撞、衝突、誤會、仇恨、和友愛……

我在Babel中看到了真實,無論是在貧瘠的小坡上放牧的穆斯林家庭、自以爲是來到回教區觀光卻又杯弓蛇影的歐美人、精神自由生活卻糜爛的墨西哥社群、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頽廢放縱卻又寂寞日本年輕人。在這其中,我窺看到了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多元與統一同在,了解和分歧共存。每個人都擁有相等的身材與器官,但又生活得如此不同。即使身処在同一個社會同一個年代,人都不能彼此了解(就像日本那聾啞卻渴愛的少女,怎樣也找不到願意接受她的異性),那更別説是口持不同語言身処不同地區不同膚色的人們了;但又並非完全如此,即使跨越了種族和語言的界限,人類在一些情感的認知上還是相同的。世界是如此的矛盾,因此我們看到了摩洛哥的回教徒們體貼地援助了被誤傳受了自己同胞攻擊的美國夫婦,但善良的墨西哥保姆卻依舊受到了美國管卡人員的懷疑和猜忌,演變成不必要的誤會與悲劇。

我絕對沒有想到那個一開始出現在 銀幕上的身影,會和遠在日本的爸爸有所關聯,更沒有想到那段關係居然是被一宗莫名其妙的槍擊案牽扯出來,曝露在衆人眼前;更沒有想到那對年級幼小的放牧兄弟,會有那樣的下場。以那樣的完小而導致的槍擊案,在原本已漫佈誤解的國際閒投下了核子彈,當國際媒體以恐怖襲擊擅自揣測真相的時候,在摩洛哥政府風塵僕僕地追查行動之下,找到的卻是這樣的真相。負責搜捕的摩洛哥警官看見站在自己面前的兇手時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迷惘表情,除了驚訝于兇手的身份之外,恐怕傷神的是把這樣的一個兇手和這樣的真相交到國際媒體面前,有誰能真能接受這樣的“事實”?

很諷刺的還有一件事,那只“槍殺”了美國遊客、在國際間引起軒然大波、被認爲是恐怖主義象徵的槍,原本是屬於幾年前到摩洛哥參加獵捕之行的日本遊客,他爲了感謝殷勤招待自己的當地導遊,而將之贈送給那個長鬍子老爹。這個原本象徵著跨國際友誼與交好的象徵,居然輾轉變成了另一個恐怖象徵,世事的變化真是耐人尋味……

看了Babel,覺得電影除了展現不同種族與不同語言在人類間造成的分歧與摩擦外,還有另一個母題,那就是“後悔”。沒有那場不服氣的打賭,弟弟就不會開槍打中了美國遊客;沒有自己的自負與衝動,哥哥就不會被自己害死,家人也不會遭殃;沒有動了貪念將別人送的槍支賣掉,自己就不會惹禍上身;沒有帶妻子來摩洛哥,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沒有早一點和丈夫取得諒解,兩人就不會漸行漸遠到這種地步;沒有堅持囘墨西哥參加兒子的婚禮,就不會把兩個小主人帶入危險,甚至喪失了自己多年來建立的生活;沒有喝酒駕車、衝動地和關卡人員發生衝突,就不用逃亡……

而後悔的情緒在電影的后半段開始伴隨著種族分歧與語言衝突彌漫開來。結果又諷刺地發現,在事件與衝突之中不分種族地大家都在經歷著苦難與折磨,但最後幸存的幸運兒,居然只有美國人。

戯中有個不同于其他種族和語言分歧的設定,就是那個日本聾啞少女,她自覺被所有人排除在外,無聲的世界始終難以被別人接受與了解。她渴求愛,但無奈連自願獻身也沒有人接受。原以爲這只是導演單純地想反映世界的其中一個分歧點,但他想告訴大家的故事其實更多。電影中有一個沒有對觀衆親聲說出口的秘密,知道的沒有幾個,其中一個已經自殺身亡,秘密就寫在少女交給警察的那張始終沒有攤開在我們眼前的紙條上。聰明的觀衆在最後一幕的陽臺上應該已從中感受到一些蛛絲馬跡了吧?

但即使你知道也千萬不要說出來,那是上天給予那無聲的聾啞少女最後的憐憫……

最後再補上一句,出色的劇本+出色的剪輯+出色的演員=出色的電影

但你喜不喜歡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就如電影所傳達的那樣,人,是有分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