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 2004


All About Lily Chou-Chou Posted by Hello

All About Lily Chou-Chou 青春電幻物語

電影看完后已經一個禮拜多了,始終難以動筆寫下對這部電影的感覺,實在是因爲一言難盡。

我已經渴望和麗麗周見面好久好久,從我知道有她存在的那一天開始,那是2001年某一天在聯合早報副刊某一位影評人的文章上,我認識了麗麗周,知道她的父親岩井俊二剛剛又生下了另一個孩子,喜不自勝,除了為這名導演感到驕傲,心中更是期待和麗麗周的會面。但是,麗麗周始終沒有來到我的身邊,就這樣2001年過去了。到了2002年的新加坡電影節我引頸期盼,放映電影名單上卻始終還是沒有麗麗周的名字,說沒有失望是騙人的,但是我安慰自己,麗麗周的姐姐也是出生好久后隔了好幾年才來到新加坡,或許這一次也是這樣?漫漫的等待讓我在2003年漸漸的忘卻了麗麗周的存在,但是2004年麗麗周的雙胞胎妹妹“花與愛麗絲”卻趕在姐姐前頭先和我見面了!看了這一對雙胞胎姐妹花,讓我又想起這一個素未謀面的麗麗周,所倖某位朋友從香港將她帶到我身邊,現在我才能在這裡告訴你“關於莉麗周的一切”。

麗麗周有個香港名,叫做“青春電幻物語”。老實說,這個名字或許比較貼近她的内在,但是我還是喜歡叫她麗麗周。雖説麗麗周的出生地是在日本,但是她可是在香港孕育,而且還差一點在臺灣流產喔!爸爸岩井是在1999年新年期間在香港看了王菲演唱會后萌生了製造麗麗周的念頭。而1997年曾到臺灣和名導演楊德昌見面,加上香港方面的関錦鵬,打算合作一個2000年的跨國製作,三個不同國度不同文化的導演呈獻三部作品(記得原本片名好像是類似石頭剪刀布之類的)。原本預定在臺灣攝製的電影在籌劃開拍期間遇上臺灣大地震,計劃被打亂的岩井爸爸帶著尚未出世的麗麗周回到日本,和音樂人小林武史將原先的預想作出修正,將原本是臺灣魅力歌姬和臺灣男孩的故事改囘日本,再加入王菲演唱會之後的一些感想,麗麗周的國籍就變囘日本了,但是她還保留了一個挺華人的名字。

當初在寫劇本的時候,岩井爸爸作出一個相當大膽的嘗試,他在網絡上設立了一個麗麗周的網站,讓所有的人自由地在網站的留言板上留言,許多電影裏的點子和概念其實從這裡衍生出來的。像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麗麗周形容詞 “Ether”,將麗麗周的聲音形容為“穹蒼”,竟然就是這些網友自然閒流露出來的稱呼與概念。此外,岩井爸爸還是日本第一個引進DV(Digital Camera)拍攝技術的導演,當時George Lucas 也打算用DV技術拍攝星際大戰前傳,而麗麗周竟然有幸成爲日本第一個引用DV技術拍攝而成的孩子。所以麗麗周真的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孩子。

她誕生了,1980年12月8日的22時50分。恰如其分的名字:麗麗周

剛好比我出生早幾天的麗麗周,被形容為穹蒼般歌聲的麗麗周,是許多樂迷心中的救贖與力量的來源。整部電影沒有露面的麗麗周,只出現在演唱會現場外電子熒光幕中的MTV裏,還有貫穿全劇的歌聲以及網絡中樂迷們熱烈的討論中。這是一部圍繞著麗麗周展開的電影,沒有麗麗周或許就無法敍述這一個故事,但是這部電影說的卻不是麗麗周的故事,雖然藉著電影我們知道些許關於麗麗周的事情,例如她曾經出過好幾張專輯,最新的一張叫“Breath呼吸”。喜歡麗麗周的樂迷們把她當成古代大自然信仰中的蒼天般崇拜著,麗麗周是他們不可褻瀆的女神,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這部電影藉著麗麗周帶出一批14、5嵗少年們的青春故事,一群熱愛麗麗周的孩子們的殘酷物語。電影開場不久后出現的那一片耀眼奪目的綠,要不是之後一個個孩子們陷入現實中的不幸,我還以爲那就是永恒的真實。

這部電影藉由虛擬歌手麗麗周的存在,在某個程度上卻反映了一些現實中的現象:青少年沉溺于網絡世界、陶醉在靡靡音樂世界裏,進而去逃避一些現實世界中的殘酷與不幸,例如家庭破裂或是校園暴力欺負事件等。在現實中的少年們是那麽的軟弱無助,在沒有救援與理解體諒之外他們除了製造暴力事件扭曲地發洩心中的彆扭與不安,也只能逃避到虛擬世界中,網絡與音樂就是他們選擇逃避的桃花源:沒有人能看到任何人的世界中,我是真實存在的完人,勇敢堅強不懦弱沒有人欺負,在看不到的欺瞞中進行某一程度内心的剖白,共同討論著了解自己的麗麗周的音樂。

麗麗周的網站上Philia認識了青貓,共同分享著所有他們認爲麗麗周的美好,在共同安慰互相鼓勵下成爲知交的兩人決定相約于麗麗周演唱會的會場外,信號是一顆跳躍在手上的青蘋果。Philia到了會場沒有看到青貓,只看到那個每次在學校裏帶頭欺負自己的星野手中拿著一顆寫有青貓網址的青蘋果,於是悲劇就那端等待著他們……

校園暴力似乎越來越普遍,在許多漫畫、連續劇、電影、小説、動畫中多有所見,而新聞報道中也有它的影子,君不見2004年6月1日日本小女生用美工刀殺害同學的案件就是校園暴力的最佳實例嗎?校園暴力可以是個人或群體,欺負個人或群體(比較常見是多對一),而且不限於性別,除了男生外,女生也會欺負同學,甚至對象是男同學。而欺負的方法可説是五花八門,像是群體無視某個同學的存在(女生把戲)、恐嚇、勒索、辱駡、肉體傷害、打鬥、中傷、嘲笑、……,被害人在精神與肉體上都會受到種種程度不一的傷害,而通常又無法告知家人或師長,幫助他的同學甚至可能被牽連而一塊淪爲被欺負的對象,所以可以説是孤立無援,被害的孩子受到精神與肉體上的傷害往往使他們的成長過程扭曲,成人后個性上多會有些陰暗面或是彆扭,這還是順利成長為前提的一般而論。有些孩子在受到傷害后不知如何是好,在痛苦無處渲發之下做出傷害自己、自殺或是報復反擊的行爲例子也是隨處可見。

電影中受到暴力傷害的孩子不計其數,曾經是被害人的孩子有一天也會變成加害者,社會的不健康與扭曲使到這些孩子無所適從,無法正常的面對自己的成長,只有在不斷欺負弱者的情況下發洩自己的彆扭,洗刷自己的軟弱,要不然就逃到虛擬的網絡世界或是電幻音樂中尋找救贖和解脫。但是内心脆弱的孩子們啊,他們以爲在麗麗周的音樂裏看到了穹蒼,可是並沒有在麗麗周的音樂裏找到真正的救贖和寄托,在盡頭等待著他們的只有毀滅。

耀眼美麗的那一片綠野再度出現,傳達的其實是一群少年的青春殘酷物語的終結。

December 10, 2004


Ben Folds' Live Posted by Hello

Ben Folds

最近瘋狂地沉迷在Ben Folds 的世界。

喜歡他們的音樂很簡單,可以很單純直接地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輕易地被他的音樂擄獲。現在終于了解到某些戀愛小説裏常說的:真正的喜歡是不需要任何理由。若是喜歡真能說出個理由,那或許是你自己正在無意識地勉強自己接受這個人或物吧?

Ben Folds的音樂很直接,所有的情緒和音樂的旋律都坦盪盪地在歌曲中表露無疑。你可以說他們的音樂是一種發洩,是年輕人介於理想與現實中的無可奈何的一種宣洩,也是一種天馬行空的幻想式的流瀉。

如果真硬要我為喜歡他們按上任何理由的話,或許就是:第一次見識到用鋼琴也能熱烈地玩搖滾樂這一個理由了吧?

當然不是說從來沒有聼過其它樂團利用鋼琴作爲伴奏的音樂,只不過那大多是抒情的慢奏式音樂,又或是鋼琴伴奏僅是小菜配搭般地流遄在衆多重量級重音響地樂器伴奏之中,這裡一點那裏一點流星般出現,偶爾還有一段鋼琴Solo出現在Interlude或是過場片斷。但是Ben Folds Five 就是不一樣,整個樂團只有三個人三种樂器:鋼琴 – Ben Folds, 貝斯 - Robert Sledge,鼓手- Darren Jessee。但是聼起來鋼琴卻是樂團音樂的靈魂,打破了吉他獨霸樂團音樂風頭的一統局面。細細聼他們的音樂,你會發現鼓聲在穩健地配合琴鍵的節奏,而貝斯時有時無地隱沒在琴鍵敲打聲之後。這確實是Ben Folds Five 與衆不同的原因之一,也或許就是Ben Folds Five 變成Ben Folds 的原因吧?可是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悲哀,誰叫Ben Folds 的個人特色與鋒芒充斥了整個樂團,甚至可以說這根本就是他的個人樂團。

Ben Folds Five 成軍于1994年美國北部 (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 當時出道時還被形容為“Punk Rock for Sissies”,或許是因爲Ben Folds 本身偏向高細的歌聲與歌曲曲風有關。合作了六年的樂團總共出了4張專輯(不包括EP單曲):Ben Folds Five、Whatever And Ever Amen、Naked Baby Photos、The Unauthorized Biography of Reinhold Messner,2000年他們就正式分道揚鑣。Ben Folds 就繼續以自己的名義發表作品,包括一張現場演唱作品收錄Ben Folds’ Live和一張專輯Rockin' The Suburbs,以及接下來只限在網上認購的EP三部曲:Speed Graphics、Sunny 16、Super D,這還不包括他本人和其他音樂人合作所出的合集單曲及電影歌曲。

以“外國”一個樂團或個人歌手身份而言,在短短的10年間能有如此多的創作,Ben Folds 算是相當多產了(不要和中文歌壇濫產風氣相比較!)。但是他能在一定的風格基礎和有限的樂器伴奏中創作出無限的音樂空間,甚至還發揮出一些新的音樂元素,讓那一批死忠歌迷誓死效忠外,又籠絡了新一批的樂迷。你能想象嗎?除了在原產囯美國,以及同樣以英語為媒介語的英國愛爾蘭之外,Ben Folds 的樂迷竟然大多來自日本!君不見日劇經典《長假》男女主角兩對(木村與山口智子、松隆子、竹野内丰和Ryo)不約而同地邂逅在演唱會會場嗎?那場演唱會正是Ben Folds Five 的日本演唱會!可見日本人有多喜歡他們了。

Ben Folds除了天馬行空及大膽的歌詞外,豐富多變的曲風也是歌迷樂此不疲的原因之一,最令人驚嘆的是他能把鋼琴讓人直接聯想到高貴優雅的古典樂這一刻板
印象直接徹底地粉碎掉卻仍然會讓人喜歡上他的音樂的這一死穴。老實說起來,他能邊唱邊彈出那麽複雜的伴奏著實讓我佩服不已。而他的彈奏技巧其實仔細聼來是屬於爵士鋼琴的演奏方式,卻全然不會讓人覺得和龐可搖滾有什麽不搭,反而深受其中的音樂性深深吸引。

(看Blogger 網的朋友才看得到喔!)上面這張照片是Ben Folds’ Live的封套,沒有注意看的話根本就不會發現到正在臺上一幅懊惱疲累的Ben Folds背後的觀衆們其實全都在“比中指”。不要誤會哦!這些樂迷其實都愛死他了,只是在他中場休息時突然出現的攝影師要求幫他拍下一些紀念照,這就是其中一張樂迷乖乖聽話擺出他想要的姿勢所拍下來的一張傑作!若是想聼聼他鋼琴造詣的朋友應該找這張專輯來聼聼,看看他如何單用一台鋼琴讓全場喜歡搖滾樂的樂迷們尖叫不已。甚至其中樂迷與歌手之間的互動都會讓人驚喜連連、感動不已。

或許我有生之年也應該去聼一場Ben Folds 的現場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