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9, 2006

電影抱抱~(不過是“抱怨”的“抱”)

最近對書本及電影囫圇吞棗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害我都還沒有時間好好消化咀嚼進了腦袋的東東,連它們是否還殘留在腦袋的哪一個角落都還不確定。所以,閲讀、看戯和吃飯時同樣的道理,若沒能好好消化將之化爲養分,那麽跟直接排出体外的殘渣廢物也沒什麽兩樣。

這就是爲什麽我要用Blog來記錄讀後感/觀後感的原因了,因爲人腦不動一動,使很快報銷的。而且我遺忘的速度簡直比看書的速度還要快,甚至懷疑自己的腦的構造根本就是一塊海綿,在達飽和點之際若要再吸收新事物也只能選擇將之前的記憶擠出体外……

如此一來,寫Blog的速度應該也要補強一下了。

先說說電影的部分好了。

上次看了Narnia還沒寫感想,但又不想讓寫review變成一種固定式的義務,還是略略寫一些感想好了。

關於The Chronicle of Narnia: The Witch, The Lion and The Wardrobe, 原著是還沒看過,即使知道這是一部兒童文學,還是覺得電影在傳達的主題上顯得幼稚。而且看著看著還出現了一種違和感。一直到第二天和朋友J談起這部電影,才發現心中不對勁的感覺是什麽。

Narnia電影在布景製作方面採用了和LOTR同一家特效公司WETA,因此在場面與布景的營造方面幾乎不成問題,好萊塢的攝影及剪輯技術也是享譽國際,配樂方面Narnia的OST幾乎被網友奉為經典。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和Narnia同樣為西方兒童文學的LOTR,雖然主題離不開勇氣、努力、不氣餒、友愛等等,卻是一部充滿黑暗面的作品。比起圍繞在一群小孩身上展開的故事,LORT裏9個背負救世重責的英雄們爲了對抗黑暗勢力拯救同胞于水火之中,身上流露出殘痛的悲壯與沉重。相對的Narnia裏的四個兄弟姐妹,就像闖入異世界的RPG遊戲者,並沒有懷抱很深的責任感與重負,對他們而言,Narnia的世界就像進入一場奇幻夢境之中。電影也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無敵的白女巫居然不知道神諭的真相。但如果想成是作者製造了一個充滿冒險奇幻的RPG遊戲世界讓小孩們來遊玩的話,就不會那麽突兀了。畢竟只要達到了遊戲設定的條件,即使是小朋友也能過關又斬將,在遊戲最後贏得了國王的寶座。

所以,即使幕後製作群有多麽的龐大與用心,對我而言,Narnia也還只是部兒童電影,不能將之擡上桌面與LOTR三部曲相提並論。

至於產生了那種違和感,似乎正是用牛刀切蒜米的緣故吧?

***********************

終于看了無極

先聲明,上述這句話並不是懷抱著期待之後的興奮而發的言論。而是那種被逼做某件事而不得不做之後的虛脫感。正確的感覺來説,應該是“終于,還是看了無極。”

K在電影開場不到15分鐘的時候,說出了以下感想:
“陳凱歌,唉,完蛋了。如果說張藝謀拍《十面埋伏》是爲了證明《英雄》不是最爛的,那麽陳凱歌的《無極》則是爲了替同行朋友洗刷冤情,好證明張藝謀不是最爛的。”

而星洲日報上星期日某篇影評標題:無極,無所不用其極。

我在電影進行到一半時,腦中思考著上述兩种評論,引伸出自己的結論:
陳凱歌的《無極》,是要考驗觀衆對這部電影的忍耐度能延伸到什麽程度。倘若觀衆還能喜滋滋地接受這部電影的話,那麽他(觀衆)的忍耐度也可稱之爲“無極”了。

所以,這種忍耐度的訓練對本性急躁的我來說,還是不要也罷。

可悲的是,東方導演(尤其是中港兩地)在好萊塢電影的衝擊以及國際各大影展的洗腦下,掉入洋人的陷阱之中卻身不自知。在一味吸取別人精華(科技特效)的同時,卻忘了電影最根本的元素始終還是要靠劇本。在企圖開拓洋人市場的同時,一味以功夫特技飛天遁地迎合洋人眼中的東方形象,卻忘了真正的東方人十萬人裏不一定有一人精通輕功這個現實道理。或許下次他們全都得像成龍一樣,在上映前事先聲明“這是拍給外國人看的電影”,以免在東方市場落得個駡名。

可憐的各大導演,羡慕李安得獎妒嫉到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