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2, 2005

《模仿犯》的殺人事件前奏曲——《理由》


再次拜倒在宮部大師的生花妙筆下。

多產作家、日本國民作家、左手寫推理右手寫神怪、等等,已經不足以形容這個神奇多變的宮部美幸

有一種作家,是會被譽爲他寫作領域之中的代表之神,像是武俠世界中的金庸、科幻小説的倪匡,就是那種提起xx小説類型就馬上聯想起的大家,而且是那種除了他以外你可能不想再去看其他人寫的作品的作者,仿佛他就是XX小説領域的唯一作者。而宮部美幸就是近年來我心目中的推理小説之神。

不是沒有看過其他推理作家的作品,中學時期看過西村京太郎、赤川次郎、土屋隆夫、松本清張,當然怎麽也看不下外國(歐美係國家)翻譯小説的我自然沒有看過推理女王阿嘉莎·克莉斯汀的大作。或許可能年紀太小沒辦法吸收領略小説中的奧妙,那時候的推理作品沒有一部能在我心中留下無可泯滅的震撼。但是宮部美幸做到了。

45嵗的宮部美幸的確是多產作家,在寫推理小説的同時又寫了日本神怪小説(類似夢枕貘陰陽師系列),目前已譯有中文版的推理作品包括《魔術的耳語》(1989)、《Level 7》(1990)、《鄰人的犯罪》(1990)、《火車》(1992)、《獵捕史奈克》(又名《寂寞的獵人》)(1993)、《繼父》(1993)、《理由》(1998)、《模仿犯》(2001)等。這還不包括還沒譯成中文的推理作品以及她的神怪作品。從這麽多作品及年份看來,可以證實一件事:宮部美幸的寫作速度真是超快!甚至比出版社翻譯中文的速度還快。有時在同一年内發佈兩部作品,而每部長篇作品幾乎都是最少都在300頁以上的矩作。

快不代表作品必定粗製濫造,相反的,宮部美幸的寫作速度及構思佈局技巧巧成正比。若不構成犯罪,真得很想將宮部美幸的腦部切開,看看她的腦部構造是不是另有乾坤?若不是如此,她就一定是個天才!人怎麽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如此快速地將整個佈局構思得如此巧妙地裝在自己的腦袋裏?

話説囘宮部的作品,看過的只有四部:《模仿犯》、《魔術的耳語》、《Level 7》和剛看完的《理由》,剛好各自爲她早期及成熟期的代表作。當然,出自早期的《魔術的耳語》及《Level 7》在呈現手法的一定程度上顯得生嫩,但是已經可以略略看出宮部的寫作手法及構思佈局。

圍繞事件的關係人往往是宮部喜愛描寫的一群人,事件背後往往有意或無意的牽扯席捲了一群人,不管是當事人、加害人、被害人、辦案人、親屬、朋友、同事、鄰居、證人、目擊人、陌生人……,一個事件會牽扯到的人數有時是令人意想不到之龐大。這往往也透露出一個事實:事件問題產生自社會(人)。這也是宮部美幸另一個一貫的寫作著眼點。

《理由》是《模仿犯》的殺人前奏,這是我個人再看完兩部作品后得到的感想。

《模仿犯》是兩個年輕人理性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理由》則是荒川一家四口命喪公寓大樓的殺人事件。

我欣賞宮部美幸的原因在《理由》中昭然若揭,屬於寫實社會派的宮部美幸,縂喜歡借助“事件”本身去揭露一些隱性的社會現象或矛盾。《理由》就牽扯出兩個社會問題,一個是法拍屋的非法侵佔問題。表面上《理由》中荒川一家四口的命案先是揭露了一個社會弊病,就是一些不法機構或公司利用非常手段惡性侵佔法拍屋(因無法繳付貸款而被銀行充公的房子,再藉由拍賣專售給買受人),再通過勒索或事後協商從中取得一大筆利潤。而死去的荒川一家,就是被地產公司找來侵住業已拍賣出的2025號房,以“阻止”買受人取走原屋主小系因付不出房屋貸款而被充公的公寓。但是,這四個人卻死了?被殺死的理由卻牽扯出另一個日本隱性的社會矛盾。讓人詫目卻又不能不正視的黑暗隱藏在這個病態社會的每一個人心裏,只是等待黑暗的迸發及溢出,變成“事件”。

《理由》大半的故事,借由一個讀者看不見也不知道是何人的隱性調查作家的報告而呈現;《模仿犯》中,這個隱性作家變成實體,化身成“滋子”,成爲宮部筆下的43人之一。《理由》中人際關係的病態殘障,在《模仿犯》中進一步升溫加劇。借由“事件”引出一連串社會問題的《理由》,是宮部美幸在《模仿犯》之前的小試牛刀。所以《理由》拿了1999年直木賞,《模仿犯》榮獲六項冠冕,包括2002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傑作「日本國內」第一名、《達文西》月刊「BOOK OF THE YEAR 2001」綜合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最佳推理小說「日本國內篇」第一名、第5屆司馬遼太郎獎、第52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第55屆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

如果你沒有耐性挑戰1400多頁的《模仿犯》,建議你先從470頁的《理由》入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