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9, 2005

2005年底精彩電影小冊子

打從10月底就陸續到電影院看了好幾部戯,可是沒時間也沒精力長篇大論去思考電影裏的精華,所以將就將就,在這裡略略紀錄一下好了……

1.Skeleton Key
由於Ishihara強烈推薦才萌生想看的念頭,剛好同事B送了我一張免費雙人戲票,否則我絕對提不起勁上電影院看一部驚悚電影。

身邊剛好沒有驚悚片同好,正確地說身邊恰好都是一群害怕驚悚電影的朋友,於是我孤身上陣,在下午5.35身邊都是一群年輕“四金拿”(閩南語“死小孩”之意)的戲院裏,一手拿著奶油玉蜀黍,一手拿著糖漬核桃,獨自享受著所謂“晚餐”,孤單地看著銀幕。

還好沒有被“孤單”打敗,不然就要錯過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驚悚電影。佈局精彩緊湊,懸疑緊張的黑暗氣氛掌握得恰到好處,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電影中那張黑膠唱片裏呢喃的黑魔術咒語,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心裏毛毛的。戯裏沒有鬼魂妖怪,恐怖的是人深不見底的欲望及不擇手段的貪婪,結果人越來越不像人,反倒一般鬼片裏的妖魔鬼怪還要可愛些。

其實到後面看到女主角Kate Hudson拼了命在地上划上符咒圖樣時,心裏已經隱約明白事情的發展,響起了答案的聲音。但是還是佩服編導這樣的佈局設計。難怪Ishihara會說:出乎意料。這跟Six Senses的出乎意料是不一樣的層次,Skeleton Key更勝一籌,隨著主角身陷危險的步步驚心,心理壓力和結局如此將你扯入無力的極端。

真的是一部令人在心裏和精神上都受到打擊的驚悚片。墜入黑暗深淵時,心還在靜靜地劇烈跳動……和看完City of God時癱在戲院椅子上是一樣的感受。


2.哈利波特4:聖火杯的考驗
被友人J揪去看,在前幾天勉強惡補了電視播映的哈利波特2和沒有看第3部的情況下去看了聖火杯。感覺還不錯,覺得比起第1集的感覺好太多。可能是第1集讓我覺得太像兒童劇了,天真到不行。第4集隨著主角哈利的年齡增長加上作者原著黑暗面的增加,的確讓我這個非哈利迷看得挺過癮。看來我還是適合看“黑”片的。

可能是因爲要把原著洋洋灑灑的巨大篇幅濃縮至2小時多的電影,許多情節的連接和故事的進程懸接都讓我覺得怪怪的,有一點“突兀”。或許對那些熟悉故事内容的哈利迷就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感覺他們只需要坐在那裏期待記憶與想象中的故事場景蒞臨眼前就行了。在這一點上,魔戒的故事改編及剪輯就作得好多了。

不過,因爲黑暗面浮現及青春期問題而煩惱不已的哈利波特,還真是讓我看得開心不已。

題外話:全民大燜鍋九孔巧妙的引用片名揶揄民進黨敗選后阿扁藏匿不現身以及支持者普遍的心聲——哭爸的火焰(考杯的火焰<—火杯的考驗)。哈哈,真是好笑。 3.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
又被友人J揪去看了一場電影,不過是免費的。呵呵!

根據Jane Austen原著小説改編的《傲慢與偏見》,中學時期曾看過原文簡易版,對於一向不太喜歡歐美翻譯小説的我來説,其實在看電影之前一點期望也沒有,只是單純抱著來看一部希望不太難看的戯的心理。

不過說真的,這是一部很不錯看的電影。之前說過,只看過原著簡易版的我其實對珍小姐的小説真得並不太熱衷,也絕對不是忠實書迷。不過看過以後,覺得電影比小説好多了(或許許多珍書迷絕對無法認同)。不是出身西方世界的我,加上又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完全無法領略珍原著的文化面貌與精神,但是電影的視像化讓我充滿了臨場感,仿佛能更加體會那個時代的風情面貌。當時歐洲上流階級的社交往來及揶揄婉轉的談吐如臨眼前,那種幽默和吐槽方式是這個時代的我不敢恭維的。

整部電影看下來還是相當愉悅的,幽默的逗笑聲聲不絕,劇情也不拖拉。畫面優美而選角令人賞心悅目。Pirates of Carribean的Keira Knightley似乎瞬間裹上了一層高雅氣質,化身為珍筆下那個時代的少女。但是成熟的臉孔讓我錯愕她竟是個比我小5嵗的女孩。當然,原著小説中委婉和細膩的情愫,到了電影中就比較坦蕩盪而直接。這或許正是許多珍小説的忠實支持者無法接受的一點。

影評成兩個極端分散,支持原著的忠實者自然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呈現方式,相反的大讚稱道的聲音多是來自沒有看過原著的觀衆。

我只能說,這是結合現代情感的《傲慢與偏見》,畢竟這是二十一世紀。


4. A History of Violence
再次被友人J揪去看了一部低成本的B級製作,但是有A級水準的電影。

Viggo Mortensen不再是魔戒裏的逃兵王子阿拉岡,而是電影中年近50的父親。這是一部非劇情片的劇情片,我這麽說或許很奇怪,因爲它是一部劇情再簡單不過電影:擁有幸福美滿家庭的Tom Stall爲了營救同事開槍殺死了前來咖啡店搗亂的兩名流氓,卻開始被不良分子盯上,還稱他為Joel Cusack, 家裏開始變得不寧靜……

故事非常簡單,所以電影魅力不在于劇情本身,而是一群好戲之人的精湛演技。每個人的臉孔都在隨著劇情改變,J還感動地說Viggo精湛的演技表現在僅于一瞬間的轉身,從Tom變成Joel的表情。

J又說網上有一篇精彩的影評,分析說影片中的History of Violence,可分爲3個層次:①Joel 本身的暴力歷史;②Stall 家族的血緣暴力史;③達爾文進化論中適者生存的基因暴力史,該篇影評認爲第③者是電影所要表達的主要含義。爲了活下去,不得不把妨礙自己的敵人殺死,這是人類甚至地球上生物的生命跡象中最不可解的現象,或許這一暴力基因正如達爾文所說,爲了生存,而隱藏在地球生命体的血緣裏完好的遺傳下去。

令我動容的是最後一幕的演技,Tom回到了妻兒身邊,在兒女紛紛表現出接受他的時候,妻子無語顫慄欲泣的表情除了接受似乎涵蓋了更多的意旨,Tom面對妻子的回應而釋放的表情,然後鏡頭就結束在兩人凝望不語之中……


5. 如果,愛 (Perhaps Love)

宛如《紅磨坊》的歌舞場面的奢靡華麗的畫面不是吸引我的第一原因,最大的動力畢竟還是金城武,儘管去年我因爲同一個原因去看了一部爛片——《向左走,向右走》。

《如果,愛》是不是2005年中文電影裏最好的作品這種話我不敢說也說不出口,但若是本年度中文電影中大力宣傳的大製作中最好的電影,答案則是肯定。

《如果,愛》是近期内另一部劇情相對簡單的A級製作。一個女子在貧窮與奢華、過去與現在、新歡與舊愛、現實及夢想之間掙扎的故事。電影分成三個層次,電影裏的過去(十年前)、現在以及戯中戯(聶所拍的電影)。基本上戯中戯幾乎是電影裏過去及現在的重演。電影便在這三個層面的穿插中展開,時而虛、時而實,時而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但是觀衆卻不會因此迷失在時光交錯的影海中,幕後剪輯的功力由此可見。

説到演技,有新加坡影評人大讚周迅和金城武的演技,甚至說是金城武從影以來最好的表現。我覺得這種説法有些誇張,但確實從金城武的眼神之中流露他從未有過的“力量”,散發出無形的張力,和一種演戲的專心與執著。至於周迅,演技派的年輕演員,飾演十年前的“孫大聖”或是戯中戯的小雨絕對駕輕就熟,但若是十年后的一個高傲跋扈的著名女明星孫納,她身上所散發的光彩和氣勢就明顯不足。這或許是年少青春的她免不了的經驗不足吧?還好隨著電影進程,十年后孫納血液裏十年前“孫大聖”的蘇醒,對感情的釋放與掌控度讓周迅加分不少。

至於張學友,果然唱比演得好,比起電影導演聶文,倒覺得他演起戯中戯的班主來得更好,畢竟他在用歌唱來表達角色的感情比演感情戯來的好。或許選角用他正因爲他是戯裏唱功最好的一位。而池珍煕的Monty,驗證了“恰巧”來自五湖四海的電影選角根本是製片公司爲了搶攻亞洲市場(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韓國、新馬)所作出的策略,因爲根本任何人都能演出這個角色,但是讓我感動的是池珍煕在戯裏很努力地用中文在唱歌,儘管發音咬字有些怪怪地。

戯裏的歌曲對非常不錯,尤其是班主張學友幾乎貫徹全戯的“你是愛我的”,幾乎唱到心肺深處的傷痛感。隨著Trailer一直在播放,原本覺得有點噁的“十字街頭”竟然意外地成爲戯裏最有趣味性搶盡風頭的一首歌。讓人驚喜的是改編自齊秦的“外面的世界”,變成孫大聖的“外面”,周迅的呢喃沒有歌唱技巧,但是聼了很有感覺。

《如果,愛》代表香港區入圍了來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中文媒體的態度普遍當成是《臥虎藏龍》再生版,就像剛過去的威尼斯影展一樣把東方影片演員捧得高高的,說的煞有其事好像真的肯定拿到獎,結果洋人還不都不甩你?還是靜觀其變的好,不然一開始說得天花亂墜,最後還只落得一個啞巴吃黃蓮。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