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5, 2005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戴思傑永不消逝的記憶

喜歡劉燁憂鬱的眼神。

看了《藍宇》,因此喜歡上劉燁。他並不是帥氣的人,但是眼神中那抹憂鬱,和一點點受傷的感覺,好像一只無依無靠的小狗。

他並沒有一眼令人驚艷的外貌,但在戯中世界,你會漸漸愛上他的舉手投足,和他憂鬱無助的雙瞳。

因此,爲了繼續追隨他在戯中世界的身影,我買了《巴爾扎克與小裁縫》(Balzac et la petite tailleuse chinoise, 2002)。

根據戴思傑同名法國小説《巴爾扎克與小裁縫》改編而成,《》敍述的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段記憶,一對知識青年因出身背景黑而接受黨的再教育,下放到四川天鳳山向當地農戶學習。在那裏認識了無知美麗的少女小裁縫,三人間的友情和愛情起了微妙變化。決心改造無知少女的青年為她念誦了當時的禁書——外國文學名著,他們讓她認識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爾扎克”,卻沒想到她因而奮然離開家鄉,走出了現有的生命,只因“女人的美貌是無價之寶”,那句巴爾扎克的經典名言。

身為原著作者和導演的戴思傑,曾是文革中的滄海一粟。作爲文革經驗的其中一分子,《》可説是他當時記憶中最好的詮釋和寫照。1984年,他離開了中國來到法國,2000年他將當時的記憶寫成《》,紅遍法國歐美;2002年他將《》拍成電影,紅囘家鄉中國,也造就了幾個年輕演員——周迅、劉燁陳坤

與其說,劉燁馬劍鈴陳坤羅明戴思傑的記憶寫照,倒不如說就連小裁縫自己也是戴思傑的經驗寫照。他經歷過下放、思想禁錮、追求自由、嘗試小小反叛,也曾經歷過小裁縫的出走經驗,而來到法國,纔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看了這部電影,深深感受到一個事實:歷史本身並無對錯。或許在國家發展上文革本身可能是一次開倒車的行爲,中國因此自豐富華麗的文明發展中後退了好幾個世紀,許多文物因此消失。但是,記憶,是永不消逝的。文革同時也造就了一代人相同的記憶,就這自由遭禁錮的記憶,也因而產生出一批不同的創作,無論是刻板的樣板戲、還是富有濃厚文革記憶的電影如《活著》、《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等。那個時代無法用文字記載的記憶,全部通過另一種藝術方式保存下來。所有歷史的進程不外乎這囘事:失去一些又獲得一些。而人的生命力永遠強健地在歷史歲月中活下來了。

電影最後,兩個青年各自成家立業,也永遠失去小裁縫,就如隨著長江三峽水壩計劃他們永遠沉入水底的年輕時代。

眼下這部電影,陳坤似乎比劉燁帥和亮眼,但是我還是喜歡劉燁令人憐惜的眼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