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02, 2004

陰陽師

最近在追“陰陽師”。

作者是夢枕獏,故事設定是日本平安時代,桓武天皇當政期間。主角當然是陰陽師。

不,正確地說應該是陰陽師安倍晴明和他的武士朋友源博雅

陰陽師》名目上是以平安時代的平安京作爲故事舞臺,由陰陽師安倍晴明到處降妖伏魔發展出一個又一個故事。

其實不然。

平安時代的平安京(現京都)是一個光明與黑暗共存的矛盾時代。貴族的生活光鮮亮麗,然而宮廷内的派系鬥爭、妃嬪閒的互相爭寵等等卻造就了不少慘劇與怨恨,不少怨靈及妖魔棲息潛伏在這座都城。人與妖魔之間看似對立分明,其實卻又難以分割。不少怨靈更是生者死後在作祟,只因生前的一些執念、怨恨及遺憾而無法放手。看似可惡懼人啖噬人類的妖魔,卻在不期然中顯露出一絲人性(即是有情);而作爲公卿貴族表面上爲人所敬的人類卻有些猥褻卑劣的舉止及念頭。

總之,這是一個人既是妖妖又是人的時代,一座人妖共處的城市。

在一個這樣的時代一座這樣的都城内,陰陽師的存在是必然的。上知天文曆法神道佛學歷史典故咒語幻術,下知風土民情吟詠和歌賞花飲酒還收養式神(類似中國的小鬼)的安倍晴明,作爲京城首席陰陽師,人魔共處的平安京又似乎是為他而存在的大舞臺。

作爲安倍晴明的知己好友,老實坦率、擅于音律的天皇後代,武士身份的源博雅像是為了安倍晴明而存在。書中靈異緝私檔案二人組幾乎形影不離,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二人坐在位于土御門大路安倍晴明家中的庭院(老實說更像是荒郊原野)邊對飲。看著源博雅老是覺得被晴明戲弄而老羞成怒,在任何時候卻又對晴明完全信任;晴明時不時利用式神幻術戲弄博雅,卻由衷地認爲博雅是“一個好漢子”,覺得兩個人之間有一種深深的羈絆。連晴明自己也說:名為“博雅”這個咒--對名為“晴明”這個咒來説,很可能是成對的另一半。如果沒有博雅這個咒,那晴明這個咒或許就等於不存在了。由此可清楚看出兩人之間的淵源糾葛,兩人對彼此來説都是最重要的存在。

到底陰陽師是什麽?

据名義上看來,陰陽師正是作爲調息陰、陽二界的使者,處理人、妖兩邊的事件與糾紛。看來對立的陰陽兩界,其實又是彼此相對相依而衍生出來的。對於現實主義的人而言,以科學角度的觀點根本不願意承認世上有所謂的神魔妖孽。我覺得以某個角度而言這種論調是正確的,妖魔鬼怪其實不是客觀性的存在,而是人類主觀性的產物。依晴明的看法就是:妖魔鬼怪其實就是生自人的心中。這並不是說妖魔鬼怪是人類產生的幻覺什麽的,而是說人類心理的種種感情、欲望、執念衍生出這些鬼怪靈異事件;換句話說:人類所擔心懼怕面對的鬼怪,其實正是自己心底的欲望與醜陋心理的衍生物。

晴明說過:名字也是一種咒

博雅當初聼不懂,明明自己就是博雅博雅就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怎能說名字是咒?站在現實主義邊緣的博雅聼不懂的原因就是因爲晴明說這番話時的思維已經進入哲學形而上的層次了。在晴明認爲,咒是一種束縛,當人因爲有了名字而不能是另外一個人或事物,他的價值及身份就束縛在那個名字的框框中無法超脫,就象名為“花”的植物,因爲這一個名字而沒有作爲草或是石頭的價值及可能,所以充其量也只是一朵花而已。所以晴明說名字是一種咒。

然而欲望也是一種咒。人因爲自身的欲望而被束縛,就容易被自己心中之魔迷惑或下咒,像是自己欺騙自己一樣,被自己心中製造出來的妖魔嚇壞或懼怕。若是心中沒有這些欲望或是私心,或許人就不會被下咒或是被妖魔附身迷惑了吧?但是博雅也說了,人是有欲望的,沒有欲望的就不是人了。這也許就是妖魔擾世的平安京存在的理由了吧?

欲望,或許也是“鬼故事”永遠無法絕跡,人類懼怕卻又喜歡鬼故事的理由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