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8, 2006

斷背山的恩怨情仇

不好意思,臺灣遊記停期一囘,因爲看了一部很有感想的電影。

在報紙等各媒體將之炒作得沸沸揚揚之際,在各大影展先後大放異彩更入圍多個獎項,在它還沒有在本地正式上映之前,我老早就想看這部電影。等你好久了,《斷背山》。

上映期間海内外媒體大肆炒作,話題不外乎圍繞在同性戀主題和李安會否再次得小金人的肯定。

老實說,看完電影的當下,我並沒有特殊感覺,就連原本媒體大肆渲染的片中同志愛捨兩難的情感糾葛,我在看電影的當而也並沒有受到很大的感動。只是在Ennis發現死去的Jack的遺物中還留下當年他們在斷背山穿過的襯衫與夾克的感動與懊悔,讓我有些鼻酸。

但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後遺症。在走向公車站的時候、等待巴士的時候、走回家的時候、刷牙的時候、醒來的時候……我的腦中全是《斷背山》。你開始不停的回想片中的種種情節:男主角嘴角微微上揚時的苦澀、手中叼著煙若有所思的臉、騎著馬一上一下的身影、Jack望著背影出神的曖昧表情、破爛貨車行駛在路上、Alma發現禁忌時的表情與傷痛、斷背山的風景、那一片無際的綿羊海, 還有那時而明媚耀眼時而陰霾黯然的天空……。而上次讓我事後還不斷回想的電影,已是三年前的City of God 了。

我覺得,同性戀根本不是《斷背山》要述說的主題。老實說,電影中述説兩人同性戀情感糾葛的地方,實在是和電影長度不成正比的少。反而,我倒覺得,李安借Ennis這個角色,述説著一個男人在封閉的環境和保守的觀念風氣中不停地自我壓抑,最後抱憾終身的故事。而同性戀只是李安設定為與封閉與保守遙對的矛盾,作爲電影最重要精彩的衝突點而已。整部電影對男主角受制于時代和地方性的保守、旁人異樣的眼光、牛仔圈裏大男人至上主義、家庭妻女的責任、小時候的親眼目睹、還有内心自我的壓抑大肆著墨。結果回想起來,我只看到一個苦苦壓抑的男人最後不幸福的一生,然後那就是那個時代那個地點所產生的不幸事實。

李安說過: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在我看了電影的自我詮釋后,斷背山不僅僅是禁忌之戀的代名詞,它是人們心中潛藏壓抑卻無法在現實中實現的渴望與夢想。所以Jack夢想中的斷背山有流著威士忌的河流、青鳥翩翩飛翔,還是他與Ennis終生廝守的天堂,雖然那是他們終其一生也無法實現的妄想。

看了《斷背山》,想起了電影的原始功能,在娛樂人們的同時,它最大的作用在於如何述説故事。電影所有的元素必須是符合這個前提而存在的,無論是配樂、對白、畫面、攝影、景色、演員、表演,都應該是爲了述説故事而彼此交織而構成一部電影。然而,自從科技技術日益發達,許多電影採用了CG虛擬畫面來取代實物,製造出幾可亂真的畫面,利用這樣的噱頭去取悅觀衆,讓觀衆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技術而非故事本身。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是真的本末倒置,還是借這些噱頭去掩蓋他們拿不出好劇本和說故事方式的無能爲力。而《斷背山》,忠實地循囘說故事的電影功能,連一片陰霾的天空,都在述説著主角當下的心情。

現在幾乎全球華人都在等著看《斷背山》會否在奧斯卡金像獎為華人爭光,揚威國際。你説是李安代表華人在洋人的世界掙了光,就等於華人在洋人世界裏擡了頭,那爲什麽不見其他華裔導演勇奪奧斯卡小金人?爲什麽李安拿了一次就突然能代表全球華人?爲什麽拿獎之前大家都只把他視爲一個在美國闖蕩的海外華人,用一種邊緣化的口吻去稱呼他?得獎之後的嘴臉卻完全相反?我認爲華人這種沾光獻媚的陋習真是難看得要不得。但我個人認爲,即使李安再次得獎,也是屬於他個人的努力和成就,是屬於他作爲一個電影工作者的尊嚴和認同,完全跟全球華人無關。

所以說,李安得獎與否,完全是他家的事,関全球華人什麽鳥事?(借用巴先生的口頭禪)在這樣炒作下去,只會讓其他有了名氣卻得不了認同的大導越發難堪,然後接二連三去做傻事,拍出一部一部自以爲對準洋人口味卻貽笑大方的濫作,結果最後苦的還是看戯的觀衆,丟了全球華人自己的面子。

我想,即使李安本人沒拿獎,男主角Heath Ledger應該能拿下大獎,他演的牛仔真是太像牛仔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