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4, 2006

日本漂流紀實——回憶中的日本(7):美食(試吃篇)

可能是受到名家蔡瀾先生文章的影響,他認爲旅行每到一處時,一定要逛一逛當地的菜市從中了解當地的民情。而我,則非常喜歡逛超市,看到冷藏柜上擺著的當地特有的食材(無論生鮮類還是包裝食品),都會在腦海中想象如何將之烹煮出一道好菜。逛了三個城市的超級市場,才發現即使是同樣的商品,在日本不同的地方、不同層次的場合,價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就拿菌類來説好了,在京都鄰里的超市售價一包只要65円左右,但是到了東京車站的大丸(Daimaru)超市,一包就變成130円左右的昂貴價格,而在東京月島的鄰里超市,每包價格則平均在100円以内(當然我是拿某一種類的菌類來作例子,有些菌類如猴頭菇價格就比較昂貴,一盒要250円以上)。

而且日本的大型食物商場或是旅遊勝地區的和菓子屋,爲了招徠顧客,往往有提供試吃的機會。我們在京都和東京,都有幾次試吃的體驗。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漫畫,就有家庭主婦爲了省下一天的餐飲費,率領全家大小組成試吃團,到星期天的超商裏大吃大喝,專攻試吃攤位,只吃不買。而日本食品商場的試吃文化,也開始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站:京都車站内Isetan的地下食區
如果不算在神戶的花園城堡的商店試吃的那些甜死人的飴糖那次經驗外,沒有記錯的話,我們的第一次試吃經驗,就發生在這裡。

當我們正打算四處逛逛,看看有什麽是待會兒晚餐的最佳選擇時,一間麵包店進入眼簾,眼尖的J突然在我身邊消失,轉眼一看,她已經站在店門前,從笑容可掬的女店員手中的籃子裏,拿起一塊切得適中的麵包塊放入嘴中了。然後女店員也用手中的籃子向我示意,在我拿起第一塊時,J已經在享用第二塊了。

結果,每次我們來到Anderson,只要店門口有試吃樣品,一定少不了J那份。

當然,每次也就只有綠茶紅豆麵包而已。

第二站:清水寺附近產寧坂的本家西尾八ツ橋
八ツ橋是日本京都著名的和菓子,混合了米粉、糖、肉桂粉做出來的薄皮,外形模仿古琴做成彎彎的形狀,沒經過蒸、烤過程的稱為“生八ツ橋”,也有包餡兒做成餛飩形狀的。

八ツ橋的典故據説來自《伊勢故事》第九段〈燕子花〉的故事舞臺「三合囯八ツ橋」,也有另一説法是取自古琴名家八桥检校的名字。

人怕出名豬怕肥,就連巧克力Rocher都出現仿冒品,八ツ橋這種點心,市面上也不只出現一種牌子,每個人都說自己是正宗的。我們去的這家店,號稱三百年老字號的本家西尾八ツ橋,就聲稱自己纔是八ツ橋發祥的本店。

當時爲了找Nana Kitty而四處奔走的J,可説是每到一處就往商店鋪鑽。奇怪的是,離開清水寺往產寧坂走去時,J卻第一時間走向本家西尾八ツ橋的店鋪,罔顧隔壁那間極有可能賣有Nana Kitty的手信商店。

本家西尾八ツ橋在門口処就有熱情的店員向街上招攬客人,還在毛毛細雨中貼心地為入門客招待一杯杯的免費綠茶。甚至店鋪内還有長凳和椅子供客人休息歇腳、享用綠茶,畢竟清水寺是京都知名古刹,遊客中有不少是上了年紀的老先生老太太。

整間店鋪若以點心店來説,算是相當的大,而且也只賣八ツ橋一種點心,不過對湧入店中的顧客流量來説,算是剛剛好。

我是不知道J會進來的是不是看到了什麽,她自己也提過J媽說八ツ橋一點也不好吃,但是本家西尾八ツ橋有提供試吃服務。店家將八ツ橋餃子切成小塊,放在盒子裏供客人試吃,大約有7、8种不同口味的八ツ橋五顔六色地躺在不同的盒子,我們就由外面吃到裏面,很開心地試吃每一種口味,J還甚至不只一次試吃相同的口味。

結果我買了綠茶、黑芝麻和巧克力口味的輕量包裝(每包約只有5個),店家特別交待點心的賞用期限只有短短十天,若放入冰箱保存則可維持1個月左右。每個包裝上都有註明不同的有效日期,最早的製作日期也只有前天的。在那裏服務的店員其中一人還是來自中國的遊學生,好久沒有在日本聽到J以外的人操中文了,特別有親切感。她對我們說,本家西尾八ツ橋店家每天都會製作起碼一種口味的八ツ橋,同一种口味的每三天會更新一次,所以就會出現包裝上有不同有效日期的現象。但也證明了店家對產品素質的要求和對客人的責任。

第三站:京都西陣織會館
因爲預定行程出岔的某一天,我們改而來到了西陣。其實說實在西陣根本沒在我們的預定行程以外的後備名單之中,只是我在翻查旅遊手冊時隱約記得在前往二條城的途中會經過這裡,硬是拉著J去Explore,雖然後來知道西陣每小時會有特定為吸引遊客而舉行的和服服裝秀,但我覺得J的興致倒不是那麽的雀躍,純粹一幅被我拖下水但勉強打起精神自圓其説的模樣,J,真是辛苦你了。

我們來到西陣時大約是10點45分,基本上再等個15分鐘就能觀賞到特別準備的和服秀了。就在大廳四處溜達等待期間,發現販賣醬菜的攤子,而且他們也提供免費試吃。對醬菜毫無興趣的J這次遠遠地旁觀,失去了對試吃的熱情。而我心裏想著為還沒找到適合手信的父親買些醬菜,於是就小小地試吃了一下。吃完了一種以後的感想就是:手信預定作罷!

說真的,要是不習慣的人,一定無法接受每天都吃醬菜的習慣。並不是說我吃的醬菜有一種怪味(當然有些醬菜味道非常“獨特”),而是對那種高咸度的容忍度似乎受到了考驗。據説日本最早出現的醬菜腌蘿蔔(也是最通俗的醬菜),是爲了讓四處奔波的旅人能均衡地補給身體所需要的鹽分。由於食鹽不便於攜帶及取得,又不能當成食物溫飽,於是日本人就想出了利用食鹽鹽漬白蘿蔔,讓旅人便於攜帶“定期鹽補給物”。但今時不同往日,食鹽易于取得,現在的一般食物内都已有一定的咸度,醬菜反而變成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一個傳承物,變成桌上的一道特色佳肴。(詳情可參見妹尾河童北北的《邊走邊吭腌蘿蔔》)

而且這麽咸的醬菜,據説吃多了容易得鼻咽癌或腎病。爲了老爸的健康,對不起,我還是不買啦。

第四站:東京車站大丸百貨(Daimaru)的食品區
在兵庫縣Aunty Cat家享用過美味的明太子烤麵包后,一直忘不了那鮮美的滋味,所以每到超市一處,縂喜歡到海產類冷藏柜去瞻仰一下可愛的明太子,然後一次又一次地被和明太子體積不成正比的高價位擊退。

這次則是受J表姐所托,到超市買東西回家準備當天的晚餐。

大丸百貨的食品區以面積而言並沒有比京都車站伊勢丹的食品區來的大,但是擁擠度和熱鬧度卻是不遑多讓。但就一般食品價格而言,大丸百貨就比東京區周邊鄰里商店來得貴。

我們按照表姐開出的購物單,在陌生國度的超市裏繞來繞去(當地的風俗民情和這裡不同,商品的擺設位置有所不同),尋找著名單上的每一項目標。就在轉了好幾趟的時候,剛好經過食品展賣專櫃。冷凍柜裏是一條條鮮紅肥美的辛明太子(辣味鱈魚卵巢,據説名稱來自于朝鮮語“明太”,“子”在日語中有卵或蛋的意思),一個親切的歐巴桑手上拿著一個塑料容器,正在招呼一個滿身酒味的中年上班大叔試吃。我的雙眼情不自禁被肥大的明太子吸引著,很少看見這麽大的明太子,每條體積僅略比一根南美洲香蕉小一圈。可能歐巴桑也感覺到我熱情地視線,口中咕嚕咕嚕地說了一通,招待我免費試吃。江戶人果然大氣豪爽,試吃的分量一點也不小氣巴拉,可能明太子也不適合切太小塊,不然卵囊裏的卵粒很容易流失。

這次,一向謝絕生食的J居然沒有高興地試吃,而且非常爽快地拒絕了,看著我把一大塊紅紅的明太子塊放入口中,她只是一臉“敬謝不敏”搖搖手拒絕。

嚼在口中,明太子生生的腥味馬上洋溢在口中,但是紅色的辣味粉卻將海產的腥味有效的中和了。一面咀嚼一面想,這果然是下酒的絕佳小菜!但是,價格也未免太貴一點了吧?居然比一箱新鮮草莓的價格還要高!超過一千円的高價位!

(後來才發現,新加坡進口的明太子更是貴得驚人!Cold Storage 入口的明太子,一包只有三條手指大小的明太子,就要价新幣近10元了!)

**************************

這趟到處試吃之旅的結果是,每到一處的超商食品區,J就會四處張望,看看有沒有免費的好料可試吃。若是有得試吃,她就會第一時間從我身邊消失,瞬間移動到食物面前,一臉滿足的兔子臉津津有味地吃著;沒有的結果就是,J瞅著一張臉說:嘖!這店家一點也不好。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那天看《特写》介绍旅居新加坡的日本人,虽然嫁给了马来人,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文化,坚持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吃她传自母亲的日本家常菜。她对食材的掌握和了解让我若有所思。比如她在购买日本南瓜时,可以凭包裹种子的果肉选择新鲜而不会过熟的果实。这位日本太太继承的看来不只是单纯的厨艺,还包括了日本民族对于"食鲜"的坚持吧。

生活在没有什么土产的新加坡,上馆子讲究气氛多过食物品质,下厨时讲究方便多过心意,食材什么地方出产怎么种法摆在架上多少天,我们好像都不曾过问。当我看到现在的Auntie在超市选购一堆眼睛泛红肉质早已变软的鱼时,真的十分纳罕。我们好像只知道什么是肉什么是菜,忘了什么是"鲜"。其实,这就是我们妈妈上巴刹时的必要知识,不是吗?为什么要等到新闻报道某某食物或日用品含致癌添加物,大家才来惊慌失措?

也许,这里真的如我哥哥所说,大家忙着赚钱,却不愿花时间动脑筋去搜集和学习生活上的资讯,要方便,要快,要有品牌,看起来要有型有品味,要跟得上潮流,要活得象个城市的Yuppies。结果?很多不必要的开销,很多奇怪的病。然而到底什么是有品质的生活?大家始终没有真正停下来思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