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7, 2006

日本漂流紀實——回憶中的日本(2):交通大不同

前言:很久沒有動筆的日本漂流紀實,請大家不要遺棄它!不是因爲太忙沒空寫,而是提不起勁,呵呵。我會加油的!
*************************

一直在思索第二篇應該要寫些什麽才好,原本決定動筆把這趟旅行看到最多的東西——寺廟和庭院寫下來,但是想想下,還是覺得日本的交通系統好像滿好玩的。

十五天的日本之旅,看過了美麗的風景、大自然的美妙、醉人的櫻花、傳統的古刹、莊嚴的佛寺等等,但是唯一能將這麽多美景連貫在一起的,除了交通工具還能數誰?沒了車子將我們送到那麽多不同的地方,將美景與我們的距離縮短,或許我終其一生也沒辦法想象,古人也許花上半年到幾年時間完成的旅程,我們竟然在15天就做到了。而且從新加坡到日本的距離,更是幾個世紀以前的人難以想象的舟車勞累。現在只需花上新幣952元,就能從樟宜機場直接飛往關西機場,航程不過區區6、7小時。這在鄭和的時代搞不好還會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航程中還要不斷的靠岸、補給糧水。

這次的行程中,真的什麽交通工具都看過、用過,除了太空船以外。往返新日的飛機、連接機場與目的地的定點巴士、Aunty Cat的私家車、日本JR電車、地下鉄、私鉄電車、京都的市巴士、京都巴士、往返京都與東京的夜巴士“青春18D”(但沒限定乘客一定得18嵗)、騎馬、模型牛車、嵐山泛舟、腳踏車、嬰兒推車……,還有人類原始的交通工具—雙腿。

基本上來説,日本的交通費普遍上算是挺高了,由関西機場到尼崎車站45分鐘車程的車票就要三、四百日元,換算過來就是四、五塊新幣;JR電車8、9個站的距離就要花上兩百多日元,等於新幣三塊多。更別提日本的計程車,要是錢包裏沒錢還真連想都別,據友人J説曾有人從成田機場搭計程車到東京市區預定入住的酒店,結果花去了三百多新元。而且聽説日本的新幹綫也是有夠貴,據説往返京都、東京的車票比往返兩地的機票還貴。作爲旅客來説,偶爾爲之還算好,長久下來累積的車費還真是讓人吃不消;但對長久生活在日本的日本人來説,這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對於交通費的高低與否,也只能逆來順受。畢竟沒有了交通,日本人的生活就會陷入癱瘓之中,尤其是每天早上由近郊湧入大城市工作的人潮,就是靠交通工具來遷移。

雖然日本屬於山多平地少的土地,但是憑藉高人的科技及前人勇敢的開拓,連島與島之間都能有隧道聯接,更何況是在巨大的山陵中鑿空開道?托此福,日本的山區或郊區纔有人居住,因此日本的交通網普遍上算是相當密集,為的就是縮短城市與鄉鎮的距離,讓彼此閒的往來變得更方便與頻密,不然的話,爲了討生活的人們早就將就業機會多的大城市擠爆了。

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的日本,要擁有密集而便利的交通網,的確不是件易事。因此各種類型的交通工具紛紛出現,爲了遷徙人們無所不用其極:近距離就用雙腳或腳踏車,離市區周圍稍遠一些就搭巴士公車,要避開交通阻塞就乘坐地下鐡或電車。在小鄉鎮常看到的腳踏車,在人潮洶湧的東京大城市内就不容易看到;相對的,載客量龐大的地下鉄或電車綫,在市區附近遠比郊區來得密集,而郊區利用巴士公車的人也因此比較多。

或許是交通網要遍佈日本各地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除了在大城市幾個熱點的車站(我指的是電車或地下鐡)有電動扶梯外,其他車站幾乎要靠乘客的雙腳來爬樓梯上下月臺(或許跟日本人的苗條身材又很有關係)。而且不要以爲坐過站后,只要像新加坡MRT一樣,下車過到月臺對面就能搭乘回程的列車,日本的電車幾乎都像Dover站一樣,不同方向列車的月臺是隔開來的,所以要搭對列車,還要看清楚指示牌下到正確的月臺,不然很可能上錯車后還要多花一筆錢換上對的列車。在小地方還好,電車綫比較簡單,只有方向不同的兩列列車,若是換到大城市的電車站,單是電車綫車站覽表就夠你眼花繚亂(一個圖裏有十幾條不同顔色的車綫,幾百個不同名字的車站),更別説是在廣大的車站裏找到正確的月臺口或出口了,我就曾在東京縂車站和新宿站迷失了方向。友人J還說,單是新宿站就有200多個出口 (Exit) !

最神奇的是,日本電車有所謂“普通”、“快速”、“特急”的分別,其實在電車行駛的速度上並無分別,而是這三种區別會顯示在行使的車站上。假如說從A站到B站之間相隔30個站,“普通”電車則會一一經過這30個站,“快速”電車則會省略其中十幾個站,“特急”電車則只會在其中幾個站做特定川行。因此,乘客必須非常留意自己要到的地方是否在“快速”、“特急”電車川行之列,而且還要留意月臺上的電子板,來臨的電車屬於“普通”、“快速”、“特急”中的哪一種。既是說,這三种列車共享同一個月台,只是可能路綫不太一樣,好比走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區別,但都能抵達目的地。坐上“普通”電車還好,起碼只是花較長的時間到達目的地;若是目的車站不在“快速/特急”電車形式之列,而你又不幸坐上它,就永遠做不到目的地,還要花更多錢絞盡腦汁想辦法到目的地去了。所以在日本使用交通工具,還真是晃神不得。

好笑的是有一次在京都,我們到奈良去,回程時看到電子板上顯示2分鐘后即將進站的是“普通”電車,而下一趟“快速”列車必須等到23分鐘后才進站,晚了一整天又累又冷的我們受不了月臺上的冷風吹襲,無法等到下一趟“快速”電車的來臨,於是搭上了“普通”電車,每一站都靠站的結果是“感覺時間好漫長”。結果在第10幾個車站靠站時眼睛雪亮的我發現月臺對面來的剛好也是回到京都車站的列車。“呃?這不是剛才我們放棄等待的那輛23分鐘后才會到站的“快速”電車嗎?怎麽這麽快就追上我們了?”想了想,就拖著友人J換上那趟“快速”列車,結果就如“快速”的字面所承諾的一樣,我們很快地就回到了京都車站。剛才在“普通”列車裏所耗掉的30幾分鐘,好像是假的一樣。

“普通”和“快速”的車費一樣,但據説“特急”的車費就比較貴了,所以說,如果你買的車票是“普通”价,如果坐上“特急”車又被抓,那還得被罰,必需到目的地車站出口去補錢。購票処附近還有專門的補票機器,讓你能將不足的金額補上。

說到電車,我最受不了的體驗是從東京總站搭乘JR綫前往成田機場,不是說你買了車票就萬無一失了,決不是這麽簡單。你還要找到那條專屬綫的入口,下到正確的月臺,別以爲找到正確的月臺就沒事了,你還要依據時刻表搭上對的列車。那個月臺的列車雖然都是前往同一個方向,但是到站的列車的終點站都不一樣,前往成田機場的列車一個小時内只有兩趟(一趟是快速、一趟是普通,快速的價錢會比普通來得貴),其他的列車可能在成田機場前不同的站就停駛了,所以你還必須留意到站的列車是否是那輛能帶你到目的地的列車,否則,必須趕在特定時間Check In的你,説不定會在不知名的地方抓狂。

結果這個事實,我和友人J在月臺苦候了40多分鐘才搞明白,而且還讓一個喝醉酒的歐吉桑給越弄越糊塗。經過約1小時的等候,看著眼前的列車來來去去,才發現前往千葉方向的這條JR綫的列車,居然在中間幾個車廂是兩層式的!而且還有幾個綠色席位的特別車廂,是位子比較寬闊的特等席。乘客進入特等席,就一定會有位子坐,不過席位會有人另外來收錢,價錢比起其他普通車廂來得貴。早就賣了普通票價的我,結果不捨得多花一點錢坐上特等席,也不捨得搭乘快速列車,結果預定在下午4點Check In 返新飛機的我們,從2點25分抵達月臺一直等到3點19分,才踏上那列肯定前往成田空港(機場之意)第二終站的普通列車。而且整趟車程不失友人J所言,整整一個小時30分鐘!幾乎4時45分才抵達成田空港。

日本在旅遊方面還真為遊人作了非常方便的優惠服務,例如我們在京都時候,就有所謂的“京都交通一日券”或“二日券”,憑藉著薄薄的一張卡,你能在一天或兩天中有效並無數次的使用指定的交通工具。一日券售價1千日元(約新幣14元)、二日券2千日元,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包括市巴士、京都巴士、烏丸綫及東西綫地下鉄,涵蓋的有效範圍幾乎包括整個京都主要觀光區(我們7天的預定行程中只有嵐山、鞍馬、宇治不在有效範圍内,換句話說,要另外付錢)。如果你能事先更有效地規劃並安排行程,甚至可以購買售價500日元的“市巴士一日乘車專用磁卡”,不過相對的,你就只能乘坐“市巴士”而已。

京都的交通規劃相當完善,單是靠巴士就能走遍整個京都了,真可説是所到之処都有巴士。而且京都市內等價區間內是220日幣(新幣3元左右),換句話說,在等價區間,只要一上車,就是220日元,不管你是經過1個站還是20幾個站都是一樣價錢。在我行程記憶中,只有嵐山不在等價區間内,也不在一日券的有效範圍内,得另外付錢,不過車費只有190日元。而且京都巴士特別不同,是從後面上車,由前面下車並付錢或刷磁卡。

由於日本交通需求量極大,故除了國營交通外,還有縣市經營的交通及私營交通,故可使用的交通卡也大不一樣,每個機構都出了不一樣類型、性質的交通卡,有時還有各自的優惠,以圖吸引各自的搭客群,不像新加坡Ezlink一卡在手萬路通那麽簡單。單講京都市巴士,就可同時使用整理劵(在後門上車時就插入機器中,但我還是搞不清楚它的使用方法)、硬幣、一日券或二日券、“市巴士一日乘車專用磁卡”(可直接跟開車的巴士司機購買)、Traffica交通(京)磁卡(一種prepaid card,分成1千日幣機3千的兩种,我弄丟二日券的第二天就買了1千日幣的那種,結果最後還是沒能用完)。其中有些卡還可通用于京都電鉄或地下鉄(當然電鐡、電車、地下鉄、日本JR都有各自的售票機和票根),真是百花齊放各放異彩。

可能看官看我說了那麽多,會搞不清電車和地下鐡有什麽不同。電車與地下鐡的分別就在於:一個在地面上,一個隱藏在地底下;一個是戰前鐵路的結晶,一個是避開地面上到達極致發展的后現代科技的產物。基本上車費價格相差無幾。或許在運作、技能上還有其他的差異,但對於只在日本逗留15天的本人來説,這已經是我所認識到的全部了。

當然,越在郊區的地方,巴士電車就沒能這麽便利,還有些地方是只有私家車的人才能涉足的寶藏。像是在三田的第三天,Aunty Cat開車帶我們到三田郊區的菜園去玩。那是個有山有水,怎麽看周圍都沒有電車或公車,或許還要從車站跋涉許久才會到達的地方。不過也多虧交通不便利,我們才能在這僅有的大自然中享受一絲天然的空氣,看見一大片歐巴桑和吉桑用心栽種開墾的菜園,親手摸到根仍長在泥地裏、菜市場常見的蔬菜。我不是沒接觸過大自然的小孩,但是看見大一片沒有機械存在的菜園,還是忍不住興奮起來,感覺自己就像“龍貓”裏那對搬家到鄉下,對一花一草感到新奇無比的姐妹花。

Aunty Cat公寓底層的停車場,幾乎為每家住戶準備了特定的停車位(還寫有該住戶的姓),但是停車位面積相當有限,雖然Aunty Cat口口聲聲說自己的駕車技術不好,不過停車技術不好的人恐怕難以做到一次就停好的地步。所以說Aunty Cat, 放心,你還是挺強的!

在日本另一個令我目瞪口呆有關交通的技術就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雖然說GPS在歐美發達國家並不少見,但是日本是目前GPS系統最大的市場,也是亞洲唯一出產使用有内建GPS汽車的國家,而我竟能有幸親睹它的真實芳容。何謂GPS 呢?GPS 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縮寫。只要擁有接收機,不論在地球的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輕易地免費接收GPS 衛星所發射的訊號,進而得到正確的位置、速度及時間資料,或者進一步與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整合,而達到導航、追蹤等功能。它根本就是不會看地圖和路痴的救星!只要花錢在車子上裝置ITS的屏幕,在開車的同時啓動ITS,就能通過衛星捕捉,並在屏幕上顯示你連人帶車的現在位置。同時可輸入你要前往的目的地,屏幕上將會顯示出系統建議你的行駛路綫。就連對日本公路路綫極不熟悉的歐巴桑也能輕鬆在公路上行駛,科技真是太便利了!

我發現,原來電子機票的使用在日本航空並不常見,所以在樟宜機場JAL Check In 櫃檯,櫃檯服務人員在接獲我們的電子機票后,竟然從脖子上的職員証裏拿出“武林秘籍”,看看如何處理電子機票的登機票出票手續!

我還發現,原來往返新日兩地的搭客量還是蠻驚人的,雖然只是比Check In 時間遲了20分鐘,但是座位劃分已經七七八八,我們兩個人去程和回程都被分隔開來。不知是日本/新加坡搭客Kiasu,還是他們都很守時?

總的來說,在日本運用便利的交通網旅行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比旅行社承包的巴士專送好玩的多。尤其是自己看地圖、找路綫、問路、找車站、看車站票價圖覽、買車票,不懂的又再問車站站長、行人搭客,迷路之後終于找到目的地的喜悅……在這期間和許多人接觸、交流,自己仿佛也變得勇敢一點。這,或許就是旅行的意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