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09, 2007

2006年結束前的瘋狂電影週

天啊!在2006年結束前短短一星期内看了4部電影,而且其中3部還是亞洲電影,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遭。第一部已經寫了,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現在會依次寫出觀後感,希望電影片段還留在腦海中……

Death Note 2:《最後的名字》

簡而言之,整部上下2集的電影版就是把12本的漫畫濃縮到一半;正確來説是拿了前半段的漫畫情節加上最後的結尾改編而成的。

將原著那麽龐大複雜的故事枝節簡化成這個地步,編導必定付出不少心力,只是我覺得濃縮的太過火,結果其中出現不少漏洞和不合理之処。而且即使原著中基拉所使用的詭計非常精妙,電影編導的功力尚嫌不足,在濃縮和簡單化時並沒有將詭計的巧妙化帶出來,只是很平淡地通過畫面和角色之口陳述出來,這是死亡筆記電影化最大的敗筆。

1.第2基拉(彌海砂)在櫻花電視臺慶現場殺人時,夜神爸爸趕到現場將轉播的電線切斷后,居然馬上脫下頭盔。雖然他們以猜測到基拉能以看見面目殺人,可是以當時的情況並沒有人判定基拉是通過觀看電視轉播殺人,而且基拉很有可能身処現場。夜神爸這麽快脫下頭盔,太輕率了,而且似乎早已知道基拉的身份及限制似的。

2.彌海砂去見夜神月后,月馬上讓她進屋,這點太不像月了。這個情節是將原著修改得最多最簡單的地方之一。原著中的海砂運用了非常複雜的程序才與基拉相認,顯示了彌海砂本身也不是個泛泛之輩。電影版中太過簡單就讓基拉與第二基拉相見相認,而且雖然警視廰剛結束了對月的監視,但月本人照理說不可能知道這點,而且月應該會非常小心,不可能會讓彌海砂(第二基拉)進入房間,因爲在這個時候疑犯和任何人接觸都應該會引起L和警方的注意。

3.L對基拉的推斷根本沒有任何憑據,説辭太一廂情願,讓人感到他是不是自己也擁有一本死亡筆記而熟知每項規則?

4.月在失去“基拉”記憶后加入搜查小組后分析出最新基拉(高田)的身份,把基拉導向一個從事媒體工作的女性,這一點立場和分析根本站不住腳。首先能非常迅速地從媒體新聞獲知綫索而殺人,這點任何守在電視機前的觀衆或是記者都有嫌疑。即使判斷出兇手是女性,起碼目標應該擴大至電視臺的所有站在採訪第一綫的女性工作人員,單是把目標指向剛剛升級作主播的高田,似乎有欠説服力,太過簡單了。

5.月最後用筆記殺自己的父親不果,才知道真本被L讓渡將筆記從海砂那裏調包了。但是從海砂離開家裏進入基地以來,我都看不出哪裏有機會讓渡進行調包的工作。

6.當搜查小組爲了證實兩人身份而禁錮海砂和月期間,新聞上現場報道的搶劫銀行的犯人當場死亡(當時的基拉為高田),其實就已經可以洗脫兩人的嫌疑,基拉另有他人。被禁錮的兩人不可能預先知道剛發生的搶劫案的犯人名字/長相。結果兩人一直被禁錮到月所編造新規則——“超過13天不使用死亡筆記,使用者便會死亡”的13天期限以後,才被L認爲洗脫嫌疑。當然電影這一設定是爲了突現L被月的詭計愚弄這一點,但是舉例不當,出現了漏洞,而且以L的精明才智不會犯下這種錯誤判斷。

此外電影中還有很多情節及安排因爲電影敍述不夠詳盡清楚,讓人產生了一種推理立場薄弱且站不住腳的感覺。尤其是像我這種看過原著的人,在兩方比較之下,會被弄得越來越混淆。

漫畫中的L出師未捷身先死,結果由M 和N聯手將基拉的瘋狂行徑劃上休止符(据原作者說,就連L都未能成功將基拉制服,因此最後的拘捕者勢必分成兩個人);電影將漫畫後一大段全部刪除濃縮改編,讓L用自己的死亡換取基拉的終結,在這點上我倒是覺得這是編導可媲美原著最成功的佈局。

藤原龍平不是一個沒有演技的年輕演員,只是這部戯的導演能力不足,沒能讓他在鏡頭發揮殆盡。而我還稍嫌藤原在詮釋月在被囚禁監視中放棄筆記后失憶恢復成原本的夜神月時,那種兩個極端人格的切換並沒有很強烈的突現出來(在這點上漫畫就很清楚地表現出來了,不過2D的角色當然沒有所謂“人類”的演技可言)。


《傷城》
看這部電影完全是衝著梁朝偉和金城武而去,跟導演編劇是誰沒有關係,反正我也沒有看過《無間道》。看電影之前,有朋友說這部電影不好看,但我們看完之後,倒也覺得還好,並沒有差到象她所說的“不好看”的地步。

電影特別的地方,或許是一開始就告訴你兇手是誰。老實說整個故事橋斷其實根本老套,就是一個小孩長大后精心策劃復仇故事,但新穎的是說故事的方式,還有呈現的手法。電影並沒有一氣呵成,可能是爲了要醖釀男人們傷懷的氣氛,穿插了很多小片段,但是一些原本很不錯的旁支設定(例如女友男人的車禍、以及癱瘓不醒而金城武潛意識動手想殺人)在處理方式上不夠恰當,結果凸顯不出震撼效果,反而變得有些支離破碎和多餘。故事說得有些慢,而且時間橋斷的穿插可能會讓一般觀衆無法适從。解謎篇有一點太過自相情願,不是從犯案手法上揭祕,而是巧合地從動機方面破案,金城武一開始會懷疑真兇身份這一點本身就沒有任何理由。犯人要幹掉女人的最後一刻才知道她和仇家根本無關,原以爲會上演最後一分鐘的内疚心虧沖去救人的場面,沒想到他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裏表面上演著内心掙扎的心理片。犯人雙殺死于密室之謎居然真是從冷氣孔逃走那麽簡單。單從這一點看來就知道《傷城》決不是什麽推理片,所以若是以推理角度來看這部戯還真是沒什麽。

《傷城》其實要講述的是人類所流露出來的傷痛悲哀。人因爲過往發生的事放不下又拋不開,那一根刺梗在心中漸漸醖釀成穿過心扉的利刃,雖然刀鋒向著別人,但也深深地傷了自己。梗在金城武心中的刺,是3年前女友的自殺之謎;插在梁朝偉心上的利刃,是小時候的滅門慘案。因爲拋不開當年的芥蒂,即使過了若干年后仍放不開懷抱,始終惦記著執著著,金城武成日酗酒、梁朝偉繼續著欺騙他人的日子,直到刺挑出了刀拔出了方才甘心瞑目,但留下的傷口卻始終再也無法愈合了。金城武的芥蒂並不是因爲深愛的女人自殺,相反的是他並不愛她了,卻又不知道女友是不是因他而死,内疚成了他墮落的那根刺,在拔除了的小傷口很快就能因爲新戀情而痊愈;梁朝偉的芥蒂源出於恨意,爲了報仇他處心積慮設下一切陷阱和佈局,成功卻並沒有為他帶來救贖,被仇恨穿刺的舊傷口加上淵淵相報不被諒解而產生的新傷口,讓他作出了最後的選擇。

雖然結局震撼了我,我卻覺得《傷城》充其量只是一部B級作品。金城武的演技留下太多痕跡和刻意,演技並沒有比他的外形出色;梁朝偉雖已化身成劉正煕,我看了製作特輯,原以爲會看到一個更黑暗更瘋狂更狠的殺人狂,但我畢竟還是看到了一個凡人,在黑暗中流露出他的殺意,還有他的悲哀。

這套戯配樂不錯,用的音樂和歌曲都滿有味道的。聽説好萊塢已經買下《傷城》的拍攝權(應該是《無間道》效應吧?),應該很快就可以看到英文版,不知道到時會找何人來演出兩大帥哥的角色?希望能看到一個更有節奏感的版本。

Night In The Museum

MRT的電視屏幕不間斷地在播映電影Trailer,害我變得有點想看這部電影了。公共假期呆在家裏又被強制制水,剛好遇上家中有人要到電影院看這部戯,就乘著順風車一起出來了。

很久沒有和父母一起看電影了,最後一次還是04年左右《臥虎藏龍》,在前一次還是中學時候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沒想到隔了這麽久之後居然能在一個星期内和家人一起看了2部電影,有時還真覺得人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電影概念很有趣,許多情節和對白設計都很好笑,適合闔家共賞。作爲一部讓人輕鬆的搞笑電影來説,算是B上,只是結局得如此“圓滿順利”,讓人不免有種太一廂情願的感覺。可能就像是片中的爸爸要帶給兒子一個有趣的驚喜一樣,導演也把這部片子送給小朋友們,結局也理所當然地應小孩們最喜歡的“迪斯尼”式大團圓收場,身為父親的終于保住自己在兒子面前的形象。

只是,現在還會有多少小孩還會吃這一套?

感覺上Robbin William好像完全退居為第二男主角了嗎?

No comments: